-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城深处寻济公
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济公和尚,就出生在赤城山脚下的永宁村,山上的瑞霞洞,曾是他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世尘”。济公看似疯癫,实则世事洞明,学识渊博。他蔑视权贵,惩恶济善,扶危解困,除暴安良,千百年来,在人们心目中享有独特而美好的崇高地位。他由凡人变成了“活佛”,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
于是,在赤城山之上,就先后有了两座济公院。依山成形的济公院
济公院建于1988年,又称济公西院,依赤城山中岩的瑞霞洞、香云洞而成,面积两千六百多平方米,是天台籍建筑学家齐康院士的力作。
在设计重建济公院时,齐康与其助手陈宗钦很是花了一番心血。他们考虑到济公院的多功能性和六个不同标高台地的实际情况,并依据各个建筑主要使用功能和天然的地形地貌构建成济公院群落。整个建筑既无轴线。又无确定性方位,错落有致,给人以亲切自然、亦庙亦宅之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济公落拓不羁的性格,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
济公院落成后,获得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1993年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建筑。
济公院主要建筑由破袈裟、破帽、酒葫芦、破鞋、破蒲扇等一系列具有济公形象特色的象形“小品”组成,以游廊相互连接,构思奇特,新颖,妙趣横生。
破袈裟?四面透风的袈裟台
站在这个叫袈裟台的济公院前山门前,就觉得有些滑稽。与其他常见的寺院山门不同,这个山门的墙壁就是一个栅栏,四面透风,宛若褴褛飘然。袈裟台依山就势建造,支撑整座建筑物的柱子从地下直通到屋顶上方,最高的一根柱高达13米。屋顶与岩壁之间挂着一串硕大无比的佛珠,看上去就像济公身穿袈裟隐去了脑袋,谐趣盎然。
济公院虽然不大,山门上那幅“赤城绀宇传中外,宋代禅师旷古今”的对联,却真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了。
济公洞?少年时的读书处
因为曾经是济公少时读书的地方,瑞霞洞故又称济公古洞。走进古洞,只见石洞幽深。赭石如霞,正中供奉着济公金身坐像。洞门石柱上的对联不得不让人赞叹,不光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外,联首还巧妙地隐含了“瑞霞”二字:“瑞气千条洞生赤城昭宇宙,霞光万道神临文水耀乾坤。”既然是济公少年时的读书处,不知道那时的他在这里读的是经世致用之道,还是佛门参悟之学呢?
瑞霞洞左右崖壁边各有一口井,左边的那口为“凤沼”,水是从洞顶细细密密地滴淌下来的,旱天的时候滴水不绝,雨天的时候反而无水,真叫人称奇。我掬了一口喝下,井水清冽甘甜,顿时神清气爽。右边那口叫“龙池”,应该算是一眼泉吧。水是从地下向上涌出的,终年不绝。据说可以治疗皮肤病,被人们称为“仙水”。
破帽子?亦悲亦喜谁知晓
从瑞霞洞沿廊向西,就到了香云洞。香云洞东端也有一个水池,叫“鲸池”。“池可容鲸大几许。师来灌水阔无边”,传说这个池子是济公当年亲手挖的。他挖好池子,手提葫芦,登上九龙山取来泉水,再到南海捕来鲸鱼放养在池中,从此解决了赤城山缺水的问题。
不过挖水池的济公,我想肯定不是还在读书中那个少年,应该是后来已经得道成仙的“活佛”故地重游、缅怀青葱岁月时,一时兴起的杰作。
“一盏清茶留皓月。几家墨窖聚丹山。”站在池前的飞云事前,我细细品味着此处的清幽妙趣。
香云洞正中,供奉着由上海美院三位教授设计、天台山玻雕大师金全才捐赠的“哭、笑、慈、恶”诸相的木雕济公立像,左看似笑,右看似哭,正面看则似非笑非哭,看了让人忍俊不住。
经过石级,就下到香云洞口的主院,因形似济公的破帽子,故名“八盖阁”。“八盖阁”宽阔开敝,地势比香云洞略低,四根柱子上的两副楹联“两只芒鞋,到世上扶贫济困;一把破扇,分人间正道邪风”和“不诵经,不谈禅,不守斋规,专管人间不平事:无挂碍,无恐怖,无边法力,要救天涯无辜人”生动形象,刻画出济公佯狂度世、惩恶扬善的精神。
八盖闫正下方是僧醉亭,墙上悬挂着松石山房主人“八十一叟”书写的长联,颂扬济公的生平事迹。
酒葫芦?用一顿济公斋饭
八盖阁西面为葫芦斋,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济公的酒葫芦被横放在这里。葫芦斋是一家餐厅,墙上悬挂着济公的画像。
我走得有些累了,就叫了一杯茶坐下来小憩。葫芦斋的视野非常开阔,从这里望下去,天台城的风光尽收眼底。如果你运气好,在日出或者日暮时分得遇“赤城栖霞”,那就更加不虚此行了。
破芒鞋?走过人间不平路
从僧醉亭沿着游廊向下走,就来到济公院的后山门,即只履门。只履门四面敞开,顶上长满了各种野草藤蔓,形状就是济公的破芒鞋。“帽儿破,衫儿破,两袖清风,流水小桥,去世何妨仅只履;名儿夸,德儿夸,寸心明月,浮云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