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SZ-SJ06施工图设计及会审管理规程
SZ-SJ-06
施工图设计及会审管理规程
施行日期 自公司颁布之日起施行 批准人 总裁 解释机构 工程技术中心 主控部门 工程技术中心 上一环节文件 下一环节文件 子流程文件 SZ-SJ04初步设计管理规程 SZ-SJ07设计变更管理规程 施工图设计要求和品质标准编制指导书
施工图报审作业检查清单 修订记录 日 期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一、流程概述及流程要素表
目的或期望 规范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及评审程序,统一各项目施工图设计的标准,明确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深度,达到“提高设计质量、保证项目进度、控制项目开发成本”的目的,确保按计划完成本环节的计划。 依 据 国家有关规范与标准
公司与设计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设计工作计划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项目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 管理理念 1.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单位尽量一致,一般不再进行施工图设计单位的招标。
2.价值工程分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价值工程分析是一种削减成本的方法,分析设计中一种材料或结构改用另一种形式时,使功能不变或提升而价格下跌。也就是在满足顾客要求同时,以更低的成本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水平。施工图设计要求和品质标准
三、流程规定
1.施工图设计的准备工作
1.1工程管理中心在完成初步(扩初)设计工作的中后期,应尽快进入施工图设计准备阶段。工程技术中心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及施工图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各部门配合,主要包括:
(1)公司工程技术中心:提供公司确认的项目部品标准。
(2)公司预算采购部:提供公司确认的《施工图设计阶段限额设计及成本控制建议》。
1.2工程技术中心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拟订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计划。具体执行《项目开发计划管理办法》。
(2)组织施工图设计单位的选择。具体执行《设计单位选择与评价管理规程》。
(3)组织编制《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4)准备好规划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人防部门、交通管理等部门在内的关于方案或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书(报审意见)。
2.《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编制和评审
2.1工程技术中心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经内部研讨审核后进行会签并根据专业审查意见,对任务书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报主管上级签字确认。
2.2《施工图设计任务书》应参照《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模板,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3.施工图设计
3.1工程技术中心向设计单位提供《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施工图设计要求和品质标准》等资料。
3.2设计过程控制具体见《概念性方案设计即评审管理规程》有关规定。
3.3设计单位按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时间、限额设计要求和成果标准提交设计资料。设计完成后,工程技术中心应先严格、认真地进行资料验收和初步审查。
4.内部会审及施工图技术交底
4.1 施工图内审的依据是《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施工图设计合同》等工作指引。指引对未涉及的部分,应执行国家、当地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企业标准应与国家标准妥善结合使用并互为补充。
4.2 对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深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设计阶段划分规定的图纸设计深度要求执行。规划施工图必须包括竖向设计和管线综合设计。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议编制工程预算书,预算造价不得超过表,否则应优化施工图设计。施工图由主持项目策划参与审图并提供专业意见审查施工图,其他各专业给予配合。
负责组织和协调施工图审查工作,并负责召集施工图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会会前要求监理单位以总监理师为首、施工单位以为首、同时要求部和工程部要分别提出审图的书面意见。施工图应尽早发给监理、施工单位,一般应留有最少20天的时间。
要求设计做好技术交底的书面准备,内容应包括:1)设计思想、设计意图的介绍。2)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具体技术要求。3)重要结构部位、易被施工过程忽视的问题、施工质量的特殊要求。
图纸会审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设计图纸是否能忠实的反映确定的方案原创意图和效果。2)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3)设计图纸及说明是否完整、清楚、明确、齐全,图中尺寸、坐标、标高是否正确,有否局部差错。4)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强弱电、煤气与装修等各专业图纸在平面和空间上是否相互矛盾、管线走向是否合理、管线布置是否互相矛盾、管线布置与地上建筑物、地下建筑物、周围环境有无冲突。5)有无施工单位技术装备能力和现场条件难以解决的技术或工艺难点。6)特殊结构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设计深度是否已满足施工需要。7)设计选用的设备、材料有无采购、供应上的困难、有无质量问题。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