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
早在开国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重申这一重要论断时强调:“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站在新阶段新起点,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自此,文化可致富图强已成中国人的共识,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大市”、“文化立市”、“文化兴市”、“文化强市”、“文化强县”、“文化强镇”、“文化兴企”等一系列文化图强的方针纷纷提出。首先,在各省普遍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争相成为经济大省的今天,一些省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口号。
江苏
1996年,江苏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昨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的口号。江苏在旅游资源方面体现了一种江苏旅游的小巧玲珑,文化品位比较浓郁的特色。江苏的苏州古典园林,每个园林的园子都是很大,但是都会有曲径通幽的感觉,园子里面的欣赏尽管不是很大,但是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移步换景的感觉,这也说明江苏旅游在小巧玲珑方面已经做到一种极致,追求一种精致之美。像水乡古镇,包括“千灯”,这些水乡古镇,他们的面积都不是很大,但是体现江南风韵的小桥、河防、河厅以及游船服务方面给游客一种文化的感受。
山东
1999年下半年,山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设想,山东用泰山乐舞、孔府乐舞、齐韶乐舞、聊斋俚曲、地方戏曲,形成“齐鲁风”;建设标志性文化项目,举行重大文化活动,办好孔子文化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威海渔民节、青岛国际海洋节;创建特色文化区,如济南的泉文化、曲阜的鲁文化、淄博的齐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滨州的黄河文化、鲁西的运河文化、潍坊的民俗文化、胶东和沂蒙的革命文化、沿海的海疆文化等。“十五”末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山东省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是跃居全国前列,真正成为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的文化大省。
甘肃
集沙漠、高山、绿洲、河流、冰川等奇特地形和文化古迹、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于一身的甘肃旅游业,可谓资源丰富,极具神秘感,充满着冒险性和挑战性。依据国家旅游局的有关统计,甘肃省旅游资源储备量在全国位居第二。有人这样形容:“甘肃是文化大省,触目多为古迹,满眼皆是历史”。有人把甘肃旅游资源总结为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二是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雅丹地貌、草原风光、黄河景观等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2002年2月26日,甘肃省召开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甘肃建设成以敦煌文化为龙头,以丝绸之路文化、民族民间地域文化为重点,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文化大省。
陕西
生长于陕北黄土高原和特色民俗中的陕北民歌、大开大合的陕北秧歌、大俗大雅的陕北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口传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陕北说书、陕北腰鼓、陕北农民画等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被誉为“民间艺术之花”、“天下第一鼓”、“东方毕加索”等等,它们个个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重要的文化价值。陕西这块大地向来慷慨大度――向上滋养庄稼,向下则埋葬文物珍宝。一不小心就会刨出一块秦砖汉瓦,一不留神一镢头下去就会从土里挖出一个埋葬了上百年的宝贝且联系着一个个王朝的故事。贾平凹曾很得意地说过:“庄稼是供人生存吃粮的,皇陵埋葬着王朝的象征,生长出来的是王气”。陕西正以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建设为重点,以秦岭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自然景观开发为依托,全面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文物文化和生态旅游大省。
福建
昙石山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近年来,一个个海西文化品牌陆续亮相,不断地将光彩夺目的闽文化品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戏曲中的莆仙戏、梨园戏素有“宋元南戏遗响”之称,福建木偶、南音传承千年文化沧桑,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剪纸、漆画、寿山石雕、厦门漆线雕、惠安石雕、德化瓷器等福建的这些文化品牌,经开发,正在成为对海内外客商产生强大吸引力的海西文化产业品牌。“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使遍及于福建城乡的民俗文化,再度成为品牌。而一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