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宁夏的边塞风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悟宁夏的边塞风情   在我们称之为“母亲河”的那条大河身旁,在沉积亿万年岁月的黄土高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宁夏。早在唐代,宁夏就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盛誉。可见,早在唐代之前,这里就已经美名远扬了。   一个难得的考察机会,我得以游走在宁夏的大地上,感受这里魅力无穷的景致和多姿多彩的文化。      银川印象         飞机降落在银川河东机场,舱门打开,走下舷梯,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夹杂着黄土高原特有的泥土芬芳,沁人心脾,好舒服啊!天旷地远,阳光敞亮,刚才还汗津津、黏糊糊的胳膊,好像用干沙子搓过一样爽净。   沿着机场通向市区的高速公路,我们驱车疾行。路旁黛绿色的山峦和各种高大挺拔的绿树,不时映入眼帘,不断地矫正着我原来以为此地荒凉的陈旧观念。车进市区,只见街道宽阔,建筑新潮,蓝天绿树,繁花争艳,各种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建筑和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折射出这座回族自治区首府的独特神韵。   由于时间紧张,我只能见缝插针,在初露的晨曦和苍茫的暮色中,出没于银川的大街小巷,尽可能地用相机定格一些难忘的城市景点和市井生活。   老街老巷,古风古韵,我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放轻脚步,因为我知道,我的脚下就是曾经威震中国北方、持续200年的大夏王朝的国都,就是那个令岳飞不能释怀、立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沃土,就是那个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魂牵梦萦、最后死不瞑目的党项族故土。或许,我的每一步,我所到的每一处,都能踏出许多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故事,都能踏出无数壮怀激烈、气吞山河的豪情。   从酒店出来,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现在银川最繁华的商业街,现代化商场鳞次栉比,穿着时尚的市民们摩肩接踵,享受着生活的快乐。我对此似乎有些麻木不仁,惟一激起我浓厚兴趣的是现代化气息笼罩下的原生态的古老遗迹。在这些摩天大楼的包围与衬托下,一座玲珑秀丽的古典建筑,鹤立鸡群般显示着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今天银川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遗迹――鼓楼。   在银川的两天时间中,或早或晚,我数次徘徊在鼓楼周围,细细端详,深深品味,一种浑厚博大的历史气息,穿透如沙流逝般的岁月,展现在我面前。      据记载,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通高26米,高台基四面各有一个拱形门洞,门额上的铭刻,南为“来薰”,北为“拱极”,西为“挹爽”,东为“迎恩”,系当时的宁夏知府赵宜鸣所题。今天的鼓楼,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始重建,直到1917年才完成的。登楼远眺,古城新貌尽收眼底。   晨曦中登楼,看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心旷神怡。暮色中登楼,却见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古老与现代碰撞出奇异的火花。恍惚间,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生命力,让人不由地生出些许敬畏。鼓楼是这样,银川何尝不是这样!      壮哉,青铜峡      青铜峡是“塞上江南”宁夏的富庶地之一,它在历史上曾对宁夏有过巨大的贡献。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也是历代兵家争夺之地。因此,文人墨客对青铜峡多有吟颂和记述。而今,青铜峡在宁夏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到青铜峡参观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登上青铜峡水库的大坝,放眼望去,只见滔滔黄河水,浊浪滚滚,飞花碎玉般冲到坚固的钢闸前,涌起一朵朵直径几米的土黄色浪花,骤然被抛起,复又被狠狠砸下,如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气势十分壮观。   饱览大坝景色后,我们乘坐快艇高速行驶在黄河之中。浪花飞溅,欢声笑语。七拐八拐,转过几片苇草丛生的大滩,来到了青铜峡峡口山东麓,赫赫有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零八塔就在眼前,我们便弃艇登陆,近距离地观察这神奇无比的塔林。   一百零八塔,因塔数而名,俗称“穆桂英点将台”,黄河自塔下向北流去。该塔建于西夏时期,背山面河,依山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七、十九的奇数排列,正好108座,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一百零八塔的单体结构,略有差异。最上边的是单塔,形制高大,高3.5米,塔基呈方形,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式,塔顶为宝珠式。其余各塔均为2.5米高。塔心正中立一木柱,内填土坯,外砌青砖,涂白色。无论远望近观,都气势非凡。   在西藏西部地区,将108座塔有序排列的情况也有,内地除了青铜峡之外尚未发现别的地方有这种景观,而且西藏地区108座塔基本上是横向排列,像青铜峡这样排成三角形的,实在罕见,从中可以发现藏传佛教对当年强盛一时的西夏王朝影响的端倪。   游览完一百零八塔,我们乘摩托艇返航。适逢盛夏,河风吹拂,水花如雨,凉爽惬意,心旷神怡。一百零八塔掩映在金色的阳光中,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坐在摩托艇中,跃起跌宕在峰谷浪尖中,人间的烦恼顷刻间都涤荡得一干二净了。      难忘固原      六盘山的褶皱里,布满了大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