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pptVIP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初创阶段 一、“现实主义”电影 1、中国电影的问世与“现实主义”电影的初步发展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1905年5月) 1913年,《庄子试妻》,编导黎民伟。 黎民伟的妻子严姗姗扮演“扇坟”中的侍女角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 1914年,张石川、管海峰等人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影片公司“幻仙影片公司”,拍摄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箱冤魂》。 2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形成了“明星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和“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大批粗制滥造的影片出笼,但大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戏剧家拍摄了一些进步社会意义的影片 《天涯歌女》《爱情与黄金》《弃妇》等反应社会问题 1923年,郑正秋、张石川编导《孤儿救祖记》,及《劳工之爱情》、《玉梨魂》、《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影片,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基础。 1922年,《劳工之爱》—舞台化的习惯,在人物的调度、光线、布景存在着舞台痕迹,在镜头语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如全景、特写镜头,交叉蒙太奇,叠印,降格等特技摄影和主观镜头,为影片的电影化和最初语言系统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23年,《孤儿救祖记》——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名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开端。电影风格成为日后的中国电影创作的传统。 推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中国电影兴盛时期: 通俗社会片 社会问题片 陶冶情操影片 艺术上“欧化”风格影片 第一代导演简介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 第一代导演对中国电影史的意义: 1、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艰苦、简陋,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从艺术技巧而言,他们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往往用传统的戏剧关键来处理电影,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郑正秋 简介 郑正秋一生共编导影片四十余部,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他通过艺术实践探索出一种以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为中心,结构成曲折动人的情节发展,完成一个社会性主题的创作模式。 代表作品: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编写了电影剧本《孤儿救祖记》 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姊妹花》 张石川 简介 张石川,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导演艺术家、第一个电影事业家 ,第一个电影企业家(“明星影片公司”) 代表作品: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中国第一部反帝片《黑藉冤魂》 中国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畸形发展阶段: 1926年,电影进入商业性拍摄时间:“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等,但比较粗糙,没有太多价值。中国电影的发展出现了停顿。 进步电影的曲折发展阶段 1932-1937 进步电影的曲折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影坛大量的商业片,严重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9.18事件的爆发 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外国电影的经验 -------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文艺的大众化运动开展。 20年代中后期一批进步的戏剧家欧阳予倩、田汉、洪深、史东山、孙瑜等陆续进入影坛。 左翼电影的蓬勃发展 1932-1933前后,在瞿秋白的领导下,由夏衍、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和司徒慧敏等人组成了党的电影小组,他们的观念与创作实践在当时的电影理论的建立和具体的电影创作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动员了一批年轻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界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参加电影创作 “左翼电影”:在这些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掀起的一场具有创新意义的电影运动 30年代左翼“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同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 1931年9月《中国左翼戏剧联盟最近行动纲领》对左翼电影运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1933年3月,以夏衍为组长的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正式成立。——左翼电影年 三十年代的重要作品: 《狂流》、《春蚕》、《女性的呐喊》、《民族生存》、《铁板红泪录》、《盐潮》、《三个摩登女性》、《上海二十四小时》、《姐妹花》、《到西北去》、《桃李劫》、《风云儿女》、《中国海的怒潮》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