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力学基础知识 汽车 机械基础
第1章 力学基础知识 1.1 力学基础 1.1.1 基本概念 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1.1 力学基础 3. 力的图示法: 二力平衡公理:刚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二力构件:仅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构件。 二力构件受力的特点:两个力的作用线必沿其作用点的连线。图中的三铰钢架中的BC构件,若不计自重,就是二力构件。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主要用来简化力系。但必须注意,此公理只适应于刚体而不适应于变形体。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之—— 推论: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力对刚体的效应与力的作用点在其作用线上的位置无关。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若刚体受到同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而平衡时,则该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但同时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这个公理表明,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只要有作用力就必有反作用力,而且同时存在,又同时消失。 平面汇交力系:是指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的力。 1.力的分解: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共作用点的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解是唯一的;但反过来,要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力,如无足够的条件限制,其解将是不确定的。 2.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一般规定力的起始端到末端与坐的投影方向标轴的正向相同时,投影为正,反之为负。 3.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系中各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4.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F等于零。 例: 图示为一简易起重机装置,重量G=2kN的重物吊在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A,绕在绞车D的鼓轮上,定滑轮用直杆AB和AC支承,定滑轮半径较小,大小可忽略不计,定滑轮、直杆以及钢丝绳的重量不计,各处接触都为光滑。试求当重物被匀速提升时,杆AB、AC所受的力。 例解: 因为杆AB、AC都与滑轮接触,所以杆AB、AC上所受的力就可以通过其对滑轮的受力分析求出。因此,取滑轮为研究对象,做出它的受力图并以其中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由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有 1.2 平面汇交力系 解静力学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选择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应与已知力(或已求出的力)、未知力有直接关系,这样才能应用平衡条件由已知条件求未知力; (2)画受力图。根据研究对象所受外部载荷、约束及其性质,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得出它的受力图。 (3)建立坐标系,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在建立坐标系时,最好有一轴与一个未知力垂直。 1.3 力矩与力偶 1.3.1 力矩 1.力矩的概念: 力对构件作用的运动效应体现在构件的移动和转动,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转动效应则是用力矩来度量的。常见的工具(如扳手、杠杆等)和简单机械(如手动剪切机等)的工作原理中都包含着力矩的概念。 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 ①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Fd; ②力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为正,反之为负。以上两个因素可用一个代数量±Fd来表示,用公式记为: 1.3 力矩与力偶 1.3.1 力矩 2.力矩的性质: (1)力对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力矩随矩心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2)力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这是因为力与力臂均未改变。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其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4)互相平衡的两个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1.3 力矩与力偶 1.3.1 力矩 3.合力矩定理 : 合力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该面内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即: 1.3 力矩与力偶 1.3.1 力矩 3.合力矩定理 例1: 如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国际象棋的课程教案.docx VIP
- 器械科制度汇编.pdf
- 2025年新人教版7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第七章 集装箱码头船舶配积载业务.ppt VIP
- 风中奇缘-中英文台词打印版.doc VIP
- 《机电概念设计基础》课件——运动副.pptx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docx VIP
- 二 《“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