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菌素 — 一种新型蛋白类抗生素课件.pptVIP

信息菌素 — 一种新型蛋白类抗生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菌素 — 一种新型蛋白类抗生素课件

谢 谢 信 息 菌 素 — 一种新型蛋白类抗生素 现用抗生素问世 70 余年来,拯救了无数生命,有效的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 然而,由于现用抗生素多是真菌和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杀菌方式多系抑制或 阻断细菌的某种生化代谢途径中的一步,细菌很容易经过基因突变的方式来改变 被抗生素阻断的步骤,从而使抗生素失效,甚至干脆用酶将抗生素失活。 经过 70 余年的应用,现用抗生素已经“杀灭”了大部分“易感”菌株,而存活 下来的都是“耐药”菌株,因此现用抗生素将很快对细菌失去作用。 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是赶快寻找抗菌机制和作用与现用抗生素完全不同的新型 抗生物质。 自然界存在着很多种抗菌体系,其中研究的较为透彻的抗菌体系,是细菌素。 已知大约 90% 的细菌分泌细菌素。细菌素是一类蛋白质,它们的生物活性是 杀灭同种异株的细菌,从而让分泌细菌素的菌株繁衍下去。 细菌素的典型代表,是大肠杆菌分泌的大肠菌素 (Colicin)。现在已知的大肠菌 素有 20 余种。 其中 E1 族大肠菌素的作用机制, 是在靶细菌膜上形成一个致死性离子通道,让 细菌内容物在数分钟内泄露,造成细菌衰竭、死亡。这是一种与现用抗生素工 作机制完全不同的物理工作机制。(物理互动过程) 这个杀菌机制已经成功的工作了十数亿年。 大肠菌素(colicin)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分泌的一类细菌素(bacteriocin),对于其他不能分泌特异性大肠杆菌素免疫蛋白(Immunity protein)的近缘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在一般认为有调节菌群数量的作用。 大部分大肠杆菌素是大小在50-90 kD的蛋白质,它由三个不同的结构域(T、R、C)组成。它们是由质粒编码的蛋白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pColE1。 Weiner et al, Nature, 385, 461-464 (1997) Colicin Ia(626aa) Typical model of bacteriocin is colicin Colicins are one of the modulation dynamics for maintaining the bio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enteric microbiota. N-terminal C-terminal Translocation domain Receptor domain Channel-forming domain 根据大肠菌素的作用机制,大肠菌素可被分为离子通道型(ionophoric) 和酶活性(enzymatic) 两种。 根据其通过细菌内膜方式,大肠菌素可被分为Tol系统依赖型和Ton系统依赖型。Tol系统依赖型的大肠杆菌素的活性不依赖膜电势(最常见的是pmf, proton motive force 氢离子动力势);而Ton系统依赖型大肠杆菌素的活性则依赖膜电势,用CCCP(carbonyl cyanure-m-chlorophenyl hydrazone) 一类去H+离子梯度剂处理过的细胞,细胞表现出对Ton系统依赖型大肠菌素的抗性。 早在得到诺贝尔奖的第二年(1946),青霉素的发明人 Florey 和 Heatley就发现 大肠菌素的杀菌效力较青霉素强大数千倍,可在体内工作,安全,对肠道菌群无 毒性。 但是,他们发现大肠菌素的抗菌谱太过狭窄,只能识别和攻击大肠杆菌。因此, 他们悲观的结论,大肠菌素不具备开发成为抗生素的潜质。 我们的《微生物学》教科书上,也是这么定义的。 这么一来,70 余年过去了。 那么,大肠菌素能否开发成为一种新型抗生素呢? 关键,在于设法拓展大肠菌素的抗菌谱。也就是说,给野生型大肠菌素连接一个 新的配体,让它带着大肠菌素去识别病原菌。 药物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具有靶向性 自然界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靶向识别成品库 — 抗体 抗体都很类似,因为都是一样的基本结构 抗体又各不一样,因为可变区不一样,而恰好是可变区的不一样,使每个 抗体的靶向性不一样 我只打算利用抗体多变的靶向性,其它功能可以不要 我不需要天然抗体的六个抗原结合区, 我只应用两个抗原结合区来构建我的抗体模拟物 无论从空间构型、还是从一级结构角度来解析,这是一个源于自然,却又高于 自然的创新发明 抗体结构: 2条轻链(L,分为κ或λ型),2条重链(H,分别用希腊字母α、δ、ε、γ和 μ 来命名) 轻链大约为 214 个氨基酸,包括一个恒定区(C)和一个可变区(V) 重链长度大约450个氨基酸(μ和ε为550), 包括三个恒定区和一个可变区,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