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寄人篱下情自异————论林黛玉性格
寄人篱下情自异
?————论林黛玉性格???
? 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晓丽??? 学号:051061390
?
[内容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角儿,她的形象不仅是以她的外貌和才智令人难以忘怀,更多的是她性格中的处处小心,真率和感伤让人觉得她是美的精灵,泪的化身。从小就寄人篱下的生活造就了她性格的多样性。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束缚着她觉醒而又不敢追求的心,最终造成了她命运的悲剧。
?
[关键词]:林黛玉?? 性格?? 自尊? 小心眼??? 真率?? 感伤? 封建
?
林黛玉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喜爱宝钗的人骂她,那是因为理解到她是封建正统的叛逆;喜爱黛玉的人用他们无可辩驳的考据,证明她与宝钗有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却又完全抹煞了她与宝钗之间许多性格上的质的差异;当代红学在以批俞平伯和胡适为奠基礼之后却又分成几个派别,其中一派又将林黛玉抬的太高,理解中有掺杂着误解;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竞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青年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以“讨嫌”来目黛玉了。我认为,要正确评价林黛玉就必须把她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多角度地去探究她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一
在《红楼梦》的诸多女性中,林黛玉是赢得了作者更多的同情的,然而曹雪芹却以十分冷静的审美心理,辨证地把握并艺术地再现了她身上许多气质上的缺陷。正是在这许多缺陷中,人们体察出了她那颗滚烫而又纯美的灵魂,品味出了她那多愁善感而又挚情的性格。
?
其实,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姊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倘若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次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别的。从这里我们窥察到了林姑娘灵魂深处的文化心理定势,即人格尊严与门第尊严的同步趋向,这同甘充丫头之役的宝玉相比其差别是不言自明的。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火,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他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性格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⑶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自尊如果太强就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叽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似地向情人倾泻:“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恕的,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得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她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她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不领你的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人,你又怕她得罪了我。我恼她与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225页)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恕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但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她比作戏子,“可恕云云”只是迁怒于宝玉的遁词而已。倘使她没有看见宝玉向云儿使眼色,也没有听见宝玉与云儿的谈话,颦儿仍要借题发怒的,不然,就不是“从骨中一写”了。
如果我们再深究一步,就会发现自尊是以尊人为前提的。很难设想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林黛玉正是这样,她一味地率性任情,心中所想,言必由之,品质上的晶莹透亮,正显示出了素质上的纤尘微痕。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受到爱听积古话儿的贾母的礼遇,也受到了凤姐与鸳鸯的捉弄。当刘姥姥在宴席上瞪大眼睛、鼓着腮帮说出那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时候,黛玉笑得岔了气是在情理之中的。但事后连凤姐与鸳鸯也向刘姥姥赔不是,而黛玉却在议论惜春画画时称其为“母蝗虫”。(第四十二回)且不说黛玉对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多么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但是对刘姥姥人格的伤害,就给人以缺乏道德感的印象。刘姥姥心甘情愿地去扮演供人寻开心的角色,这是刘姥姥的可悲;黛玉在这开心之后还要继之以嘲弄,这是黛玉的刻薄。
心直口快本来是一种美德,但若不计较客观效果,也不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只图自己说个痛快,就是处人处事上的缺憾了。如果说对刘姥姥的捉弄还只是背后戏谑的话,那么她冲着史湘云说:“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了。”(第二十一回)就有点近与揭短了。恰好碰上了“幸生来英豪阔大宽洪大量”的湘云,不然就免不了一场儿女口角。袭人与宝玉间“试云雨情”,后来王夫人又将她的月钱增加到准姨娘的标准,这在大观园里是公开的秘密,谁也不肯说穿,偏是黛玉要当面戳破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