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多发性硬化1 例报告.docVIP

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多发性硬化1 例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多发性硬化1 例报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多发性硬化1 例报告 杨昌军 汪紫嫣(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 贵州 思南 565100)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43-011   病例资料患者女,56 岁,因“双下肢乏力2+月 ”入住我院针炙科。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双下肢乏力,能自行行走,但走坡路费力,无头痛及呕吐,无言语不利,饮水呛咳等,无晨轻幕重现象。   遂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行胸腰椎MRI 提示:腰椎退变,椎管狭窄。给予相关药物治疗。病情间歇性波动。病来一般情况可,大小便如常。   平素体健。入院后第二天患者肢体无力加重。须扶着行走。遂行头颅MRI 检查提示多发性硬化。转入神经内科。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肺腹无特殊。神经系统: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双眼运转可,无凝视,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腱反射++,右上肢肌力5 级,右下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不高,指鼻试验,跟膝腱试验阴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辅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外院胸腰椎MRI 示:腰椎退变,椎管狭窄。我院头颅MRI 示: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可见多发性呈斑片状长T1,长T 2信号,病灶与侧脑室相垂直(见图1)。诊断为:多发性硬化。      图2 头颅MRI 示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可见多发性呈斑片状长T1,长T 2信号,病灶与侧脑室相垂直。与入院时相比,病灶吸收好转。   2 讨论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调节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本病大多在成年期发病,起病年龄2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我国多发性硬化为亚急性多见,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神经功能障碍,具有时间及空间的多发性,空间上多发特征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多发,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时间上的多发导致病情多次缓解与复发,病情每况愈下[1]。由于上述特征,导致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相对困难,很容易误诊。临床上50%的多发性硬化常以肢体无力为主要症状,且常有缓解及加重征象。腰椎管狭窄也可引起双下肢无力,间歇性加重,感觉异常,尿便功能障碍等。   故症状上与多发性硬化区别不大,易误诊。但腰椎管狭窄症为一组临床病理症候群,是关节突骨关节炎导致的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可引起椎管内神经和血管受压、神经功能障碍(如下腰部和腿部疼痛、下肢麻木及感觉减等),其特点为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可缓解),通常呈体位性,即站立时加重,背伸后缓解。腰椎管狭窄需狭窄至一定程度并压迫椎管内组织,才会引起感觉、运动障碍,因此影像学上的狭窄与临床症状关系不大[2]。该病例虽腰椎MRI 提示腰椎管狭窄,但并无神经根刺激症状,且肌无力与体位无关,激素冲击治疗有效,故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不能成立。当然,该病例造成误诊的另一原因为该患为女性,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且查体无高级中枢功能障碍及脑神经受损表现,从而忽略了头部影像学检查。   多发性硬化累及脑部者头颅MRI 检查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 信号,病灶多分布在侧脑室旁、胼胝体、半卵圆中心,其长轴与脑室壁切线垂直,也可见于脑干、小脑,表现为类圆形或融合性斑片状影。在影像上须注意与脑梗死相区别,该病例头颅MRI病灶分布在侧脑室旁,与侧脑室垂直,对称性分布,符合多发性硬化影像特点[3]。   在治疗上因多发性硬化为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患,而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和减少炎症等作用,采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4]。   综上所述,多发性硬化症状、体征多种多样,在临床上须仔细区别,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否则极易误诊,给患者带来身心负担。   参考文献[1] 吴江.神经病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1-236.[2] 蔡维山,鞠洪斌,郭东明.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29(3):36-37,50.[3] 贺兴友,邹嘉.多发性硬化29 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8):65-66.[4] 李朝晖,刘宁,李兰.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56 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3):123-125.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