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玛噶当巴时期擦擦发现记
噶当派四佛
甲玛乡位于拉萨以西70公里的墨竹工卡县境内。在吐蕃王朝时期,这里是王室大臣们的政治活动中心。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正南面就是当年雅砻部落所在的泽当一带,只是中间有冈底斯山的余脉为天然屏障。公元6世纪时,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越过雅鲁藏布江北面的一道山口,来到墨竹工卡,一举兼并了拉萨以北的苏毗部落,在墨竹暂作小居,传说松赞干布就出生在墨竹工卡的甲玛明久王宫里。
甲玛王宫遗址在墨竹工卡县的西南,与山南地区的桑耶寺毗邻。1640年,蒙古族贵族首领固始汗入藏,甲玛的万户长与之兵戎相见,诸多古建筑遭到焚毁和破坏。6世纪的王宫已然不复存在,但现在的城堡(1960年还在)也相当古老,有人认为有近千年的历史,应当是苏毗部落防御南来之敌而建的工事。其城墙上有无数的射箭孔,城门外有一片片的陷马坑和护城河遗迹,使人联想起那硝烟弥漫的古代战场。赤康村可以说是西藏目前仅存不多的古代“万户府”遗址。现今的甲玛赤康因人文汇集、风光秀丽,成为拉萨一处有名的旅游胜地。
老家是甲玛乡赤康村的霍康.强巴旦达被朋友们称做“甲玛之子”,他从小受其家父、现代著名藏族学者霍康.索朗边巴的影响,对家乡的文化事业颇多关注。早在1991年,由霍康先生捐资、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对十年遭到破坏的三座佛塔进行了维修。维修期间,他们在三座佛塔的基座及周边的废墟里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古代擦擦,将其全部收入塔内,加以保护,做了一件造福后代的好事。
2007年7月的一天,他又告诉我们,最近,在赤康村原拉康钦莫(大殿)遗址上发现了一批可能是噶当巴时期的佛教擦擦,既不是“文革”后已经被保护的那批擦擦,也不是原来的塔中之物,可以说是全新的收获,很有些研究价值,不妨咱们一起去看个究竟?我们当然是一百个愿意。
擦擦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特殊供品。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并将其视作消灾祈福的圣物,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
我在西藏各地旅行时,看到过农民们处置出土擦擦的有趣现象,有的把整块擦擦扔进河里,以示清洁、无污;有的把擦擦捣碎后将其粉末喂给生病的牛羊,以为灵验。
根据学者的研究,擦擦一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古代印度中、北部方言,藏语对梵语的音译,至今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自治区)藏区还沿用;其二,源于制作擦擦时发出的音响,为拟声字;其三,藏语“萨”或“洽”就是土,至今通用的“擦擦”,本应该做“萨擦”或“洽擦”,即泥擦,似乎更接近原初。总之,擦擦是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
根据“擦擦”一词的第一种来源说,即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大约在13世纪以后,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藏式擦擦又传入杭州、北京等地。汉地及以往书面语称之为“模制泥佛像”或“脱模泥像”等。
“擦擦”从公元10世纪后开始从印度传入西藏,据说佛教前宏期西藏就有过擦擦,但证据还不够确凿。擦擦的盛行时期是阿底峡入藏传教时期,至今阿里古格地区还保留有大量那一时期的佛塔,所有塔内都藏有数以万计的不同造型的擦擦,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期的擦擦也属于那一时期,包括拉萨北郊的帕邦卡,阿底峡也曾在此传教修塔。擦擦的普及大约在公元13―15世纪以后,其作用不只是塔藏,寺院佛龛供奉,佩带护身,上供还愿,甚至防病避邪等都用擦擦。也是在这一时期,擦擦才真正融入了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以后它所表现的内容也就不计其数,可以说凡是有形象的佛尊、菩萨、护法神、高僧大德等都可能有相应的擦擦,说它是一个微缩的神佛世界一点都不夸张。
话又回到文章的开头。最近几年来,西藏各地掀起建设新农村的高潮。2007年元月,甲玛乡赤康村农民从建筑废墟中取土挖石用于新房改造时,一个7岁的男童从原拉康钦莫遗址偶然发现了几枚擦擦,并将其交给了当地的小学老师巴珠先生,巴珠先生在第一时间给在拉萨的强巴旦达通了电话。此后,强巴旦达先生曾三次到甲玛,对这些擦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保护工作并将其发现报告给了当地的县乡政府。在县乡有关部门暂时无力照顾的情况下,为使这批珍贵的擦擦不至水浸雨淋,强巴旦达和饶杰林拉康的僧人用10多个塑料编织袋回收了部分已裸露在地面的擦擦,并对地下深处不适合挖掘的擦擦重新进行了填埋。
发现这些擦擦的地方位于现饶结林佛殿右侧约十米的巨大废墟上。从各种历史文献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