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娘热山谷巨石上的寺院帕邦卡
帕邦卡,藏语意为“巨石上的宫殿”。一个寺庙竟然建立在一块完整的石头上!这块石头面积竟有一亩地大!和拉萨许多历史遗迹一样,这里也充盈着各种神话,比如据说这还是一块母石头,是和旁边一块公石头一起从印度飞来的。但我对帕邦卡的神往却不在于传说,而是因为史实:在拉萨,松赞干布最可能到过的地方就是这里:这里是藏文字的创始地,是确凿的藏文化源头,至今还供有史传的第一块西藏六字箴言石刻……
帕邦卡寺充满的传奇,几乎全部有依有据。
这里是藏文化的源头
一路尘土,20分钟山路,我们从海拔3650米上升到海拔4000米,出租车就这样被身后细细的粉尘土全部覆盖。司机高贵宝告诉我,现在我们走的是新路,原来的老路已经盖上了房子。眼前的新路给我感觉也并不好,因为在修路,依然是土路。但高贵宝说现在比前些年好多了,路也宽了,还能并行两辆车,已经很不错了。
上山的路有的弯道很陡,坡度达60度,好在我所乘坐的出租车马力很大,不费力气就一口气到了寺庙下面。
帕邦卡,我来了。
除了我之外,寺庙没有一个观光客。往上看,大鸟的剪影安立在寺院最高处的经筒上,像一尊雕塑;往下看,角落中有两个巨大的锅状物。“那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喇嘛吃饭曾经用的锅。”一名喇嘛上前介绍,拿出一张名片递给我:拉萨北郊圣地帕崩岗寺负责人诺布,上面印有手机和固定电话。
这是我的拉萨地理行走期间首次收到的名片。上面的“帕崩岗”,相信是另一种译音。
诺布的汉语讲得不是很好,我得根据原来的知识,在他的比划、眼神以及夹杂着藏语的音译名字中边听边猜出大概意思。
在说话中,他提到了吞弥?桑布扎,这五个汉藏文相同的口音让我迅速调动大脑中储备的历史知识。原来,这里就是松赞干布名臣吞弥?桑布扎创制藏文的地方。在这里,吞弥?桑布扎首创拼音藏文。
藏文发明转眼千年,影响深远。连英语中都有藏文字借词,如牦牛Yak就来自藏文字,野驴、黄羊的英文也都是藏文字的借词。更有意思的是,马球Polo也来自藏文字Po-Lo。奇怪吗?一点也不。在《封氏闻见记》和《旧唐书》我找到了证据:唐代藏族就有卓越的马球手,公元709年吐蕃的马球队甚至打败过唐朝廷的马球队,受到太宗皇帝的赞赏。
而这种神奇的文字,全部来自于吞弥?桑布扎,藏文字的始祖。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是大多数来拉萨旅游的观光客想都没有想到的观光处,在那里,一进大门就能看见一尊高3米的汉白玉男性塑像,西藏大学新校区同样立有一座。这个塑像就是吞弥?桑布扎。
在1300多年前的风雪高原上,松赞干布终于统一了西藏,但依然心事重重: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怎么可能有大的前途9为了创造本民族的文字,他在自己手下几百名聪明勇武的青年中挑出几名优秀者先后送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即印度)去学习文字,最后只有吞弥?桑布扎完成了松赞干布的心愿,精心创造了目前西藏的文字,同时还带回许多经籍论著。
创造一个表现民族全部语言的文字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不了解藏民族的标准音,就根本无法入手。当时西藏刚刚实现吐蕃的统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极其不便。藏区各地均以分散放牧为主,所以存在各种不同的方言。但吞弥并没有退缩,而是踏雪山过牧场调查,终于掌握了藏语言的总规律,将印度50个声母改为藏文30个声母,比印度文字减少了40%。如此34个声韵母能够表达一切事物,实在是奇迹。
为了藏文字的推广,松赞干布自己也拜吞弥为师,就在这拉萨北郊十里处的帕邦卡与外界断绝一切接触、闭关潜心学习藏文三年,对大师十分尊敬。一些大臣认为没有必要,松赞干布说,在西藏雪域,吞弥为我们众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知识已经超过了我,你们应当和我一样尊敬他,向他学习,怎么能萌生嫉妒之心呢?自此,众人开始学习藏文。
殿堂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非常温暖,诺布带我来到一处石头前说,石上刻的藏文六字箴言就是吞弥?桑布扎亲笔所书。这里,还是第一个藏文政令发布之地。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藏族硕士、现任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社长的格桑益西告诉我,如果吞弥?桑布扎会讲汉语的话,他的成就会更大。
可是面对石头上的六字箴言,我想说,不必了。他所做的,已经足够。
52名僧侣守护着串串历史荣光
原来寺庙有九层宫殿,在9世纪即吐蕃末期,藏王朗达玛灭佛时焚烧了帕邦卡。11世纪末逐渐复兴。清代以来,达赖喇嘛的历辈转世都得到此礼佛、受戒,获得格西拉让巴学位后也要来此举行庆贺仪式。帕邦卡的堪布则例由噶厦机构委任。用今天的话通俗地说,帕邦卡的领导要由当时西藏地方最高办事机构任命,由此可见寺庙的重要。
遗憾的是,帕邦卡寺几经损毁只剩下今天看到的三层了,僧侣也只有52名。小楼的天台上,我看到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正在烧水,水开了,冒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