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师:最高出价者是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拍卖师:最高出价者是谁?      2009年1月,评论家王干(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拿到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李某在“干老”手下当差,于是,有幸得到填写发稿单的机会,忝为《河岸》在《中华文学选刊》2009年3月发表的责编。一读,二读,三读……从第一回阅读到今天,李某不知不觉已经读了五回,而《河岸》的味道没有浓转淡,反而像火锅,越熬越出滋味。所以,李某心中独自欢喜,俺得着件宝贝。   这宝贝乃文学艺术品,非李某能独占――任何人也无法独占,否则,李某定要私藏,不予示人。明知任何人也无法私藏,我却想在这里当个快乐的拍卖师。拍卖师拿出拍卖品,出示底价的是他,之后,最高出价者是谁,不得而知,他只是候着有识之士竞价。按照牛年买牛奶的惯例,我们一定想先了解产奶的奶牛是否受过检验,这里,先介绍一下苏童的国际“生产标准”。   夏志清称作自己“接班人”的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论述称:“苏童的世界令人感到不能承受之轻,工整精妙,却是从骨子里就掏空了的。在这样的版图上,苏童架构或虚构了一种民族志学。苏童再度证明他是当代小说家中最有魅力的说故事者之一。”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描述对苏童作品的印象:“近乎病态的狂想曲,仿佛穿着黑漆外套,任性而优雅。”如果谈到在法国受到关注较多,影响较大的中国当代作家,苏童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法国先后出版了六部他的作品:《妻妾成群》(Epouses et concubines,1991年,弗拉马利翁出版社)、《红粉》(Visages fardés,其中还收录了《妇女生活》,1995年,毕基耶出版社)、《罂粟之家》(La Maison des pavots,1996年,中法文对照版,友丰书局)、《米》(Riz,1998年,弗拉马利翁出版社)、自选小说集《纸鬼》(Fantómes de papiers,其中收录十八篇短篇小说,1999年,德克雷德?布鲁韦出版社),以及《我的帝王生涯》(Je suislempereur de Chine,2005年,毕基耶出版社)。   就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敲定出版《河岸》之后的今年三月,《河岸》单行本的责编王干收到消息,法国已经准备联系购买《河岸》的版权。与此同时,还收到国外机构和学者欲提名苏童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苏童这头奶牛,好像已开始经受国际标准检验,让人放心。   现在该介绍一下我要拍出的具体拍卖品《河岸》了。这部小说的标题是“河岸”,河与岸,组合在一起,我觉得是矛盾的。“河岸”这个词语,是一个偏义词,理解时是朝“岸”的意义来理解,当然,这其中寄予了意蕴丰富的涵义。然而,从小说的内容来看,“河”绝对不是一种陪衬,“岸”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主要表意部分。河与岸,在小说中成为有疆界的两个世界。苏童本人声称,把“河与岸”作为小说的标题更为切题,他认为,河与岸的关系,是相互印证、衬托,并不对立。   《河岸》写的是三个半孤儿的故事,库文轩、慧仙、傻子扁金算三个孤儿,跟随父亲库文轩在船上生活的库东亮则算半个孤儿。作品以“文革”为背景,塑造库文轩的形象,书写少年的寻找和成长。人们在孤儿院找到革命烈士邓少香的儿子库文轩,是以屁股上的胎记作为依据。民间的说法,邓少香遇难后,库文轩在河流里没被淹死,是因鲤鱼托着他生还,库文轩屁股上的鱼形胎记,从而染上了迷信色彩。少年库文轩在孤儿院长大,被确认为烈士遗孤,之后,便生活在迷信的包围之中。当上镇党委书记后,调查组宣布他不是烈士的遗孤,于是他只有离开土地和房屋,到河上和船上生活。即便如此,他至死认为自己就是烈士的遗孤。库东亮跟随父亲离开土地,从此便不能上岸,他试图上岸寻找自己的母亲,然而,这也被其时岸上的主体意识拒绝。谈到库东亮,苏童认为,如果读者记不住这个形象,这部小说就失败了。得知苏童本人的看法,我感到赞同。库东亮一直保持着鲜明的活力,尽管他时时处在被排挤,被压抑的成长环境中。   我认为,王德威的论述找到了苏童作品的特征。河与岸两个世界,都被库文轩虚妄的精神幻境笼罩,它带给库文轩的是不能承受之轻。身在河与岸两个世界,库文轩始终站在一个亲人荣耀的光环上,这个亲人是她的母亲――邓少香烈士――这个他记忆中不可能共同生活过一天的人,他对她不可能产生超越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深挚情感。其实,他的荣耀(甚至当上书记)在岸上来得莫名其妙,他被流放到河流的灾难便也来得莫名其妙。他甚至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作风问题”反省过,但为了维护烈士母亲的荣耀竟肯自断尘根。库文轩表现出的是偏执的“近乎病态的狂想”,他失去了个体意识――这一切也可以归咎于特定环境中或许人不可抗拒,或许是群体放弃捍卫个体意识与独立精神,带来的恶果。于是,库文轩恰恰成为守候在河与岸两个世界,最为不幸的人。库文轩守望着两个世界,而库文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