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江才,民谷文化的守望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尼玛江才,民谷文化的守望者      不久前,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举办的一个藏族民俗文化收藏展览会上,我认识了尼玛江才,他面庞黝黑,身材敦实,为人纯朴热忱,是位有知识的本土年轻藏族后生。他,也是这个藏民俗收藏展的主创人。民俗文化展的藏品丰富,图片精美,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的目光,这正是尼玛江才10 年努力的丰硕成果。      藏族民俗像一条生物链,不能断了线      “在藏族年青一代人中,更多人关注的是现代的、时尚的,你为什么对自己民族民俗文化如此感兴趣,从而走上这一条路?”趁尼玛忙碌的间隙,笔者于他攀谈起来。   “我生在玉树,长在玉树,1994 年去西宁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家乡。正像人们所说,距离产生美。就在远离家乡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对家乡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非常想为‘母亲’做一点事情,回报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纪念自己对家乡的这份情感。”      1998 年,尼玛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山区当上了老师。   那两年,他几乎天天爬山,看山,和大山打交道,也常听山里老人为他讲述周围一些神山、寺庙的传奇和秘闻,听了这些讲述,尼玛再看那山,那庙,那庙里的器物,感觉就大不一样了――这里蕴含着藏族代代相传的习俗和传统文化,这里有藏民族生活演变的历史。这让尼玛感到很神奇,也很兴奋。他下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去收集、整理、研究自己家乡、民族生活的遗存和历史,发扬光大藏族的民俗民间文化。   尼玛江才像一位淘金者,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上山下乡,农村牧场,访问老人,搜寻线索,四处淘宝,几年下来,他几乎跑遍了玉树的山岭沟壑。有一次车过日月山时,遭遇车祸,险些把命送了。母亲常心疼地“责骂”他,不知这次去了,下次还能不能回来。   为了收藏,尼玛有时竟像走火入魔似的,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一个人的穿着很“有味儿”,佩饰很“土气”,顾不得礼仪和陌生感,就上前询问打听,或说服人家将看中的穿戴收为己有。为细致了解民俗,尼玛还有个特殊嗜好――爱和老年人聊天。他认识的“老”友,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多,不少人奇怪他为何知晓那么多老事旧事?尼玛说,这都是从“老”友那里“挖宝”挖出来的。      有一次,尼玛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村,一位藏民拿出了一块非常原始的打火石给他看,并且还用它划着了火点烟。那个藏民对尼玛说,何为先进或落后呢?最适合的就是最先进的,否则就是没用的。   这话启发了尼玛,他意识到,“如今,许多过去的东西正在被我们无意识、无知地丢弃,还有许多是在人为地抛弃。这无疑是人类生活,民族生活的一大损失,而且这种损失还会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快。”因此社会需要一批觉醒者,能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去爱护和传播自己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   尼玛说:“我就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卫道者。”   尼玛这样认为,“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要延续和继承,但我们一定要了解它、认识它。否则你连自己祖先的生活都不了解,怎么可能把握好今天呢,这也就像一个生物链条,不能断了线。我们要学会保存好每一段生物链,懂得去借鉴。”      欲望谁都有,我还是先选择了需求      执著的尼玛在民俗收藏的路上,艰辛而愉快地行走。时间很快过去了两年多。恰逢2001 年玉树迎来自治州成立50 周年大庆,尼玛江才有了将自己收集的藏族民俗物品和拍摄的图片隆重推出的机遇,展览会上展出了藏族民俗物品数百件、图片数百张。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对那些民俗收藏品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这让他们第一次意识了自己家乡还有那么丰富、珍贵的生活遗存,那么鲜活的民族历史。   正由于尼玛在藏族民俗文化收集、整理方面的突出表现,使他获得了资助,有机会到北京首都博物馆进修了一年。   这一年的学习让尼玛眼界大开,信心陡增,他决心从民俗研究的“游击队员”,变成一名正规军,于是他报考并被录取为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开始了他在民俗学领域的继续探求和深造。      身在京城的“游子”尼玛,并没有忘怀远在三江之源的故乡,他一心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乡的神奇美丽和民俗文化。他以初生牛犊的勇气在京城上下四处筹措经费,再加上自己节省的钱和亲友们的支持,终于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举办了《天上来风――三江源藏族民俗文化》图片展,反响出人意料的好,这使他信心倍增,后来这场图片展还在首都几所高校进行巡回展出。   尼玛说,“我是三江源土生土长的藏族人。我并不是以猎奇者的眼光,而是以一个本土人的心灵去观察和感悟,用民俗学人类学的视野去摄录和整理,展出的500 多幅三江源藏族民俗文化图片,是从我拍摄的1400 多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我希望借此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的三江源,关注生活在那里的纯朴人民和他们丰富精彩的文化创造。”   尼玛的努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图片展在北京大学举办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