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芳名叫千灯.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的芳名叫千灯   千灯,一个温暖而喜庆的名字。   想象中,江南水乡,千盏渔火,一定是类似于今天的沿海“开渔节”,热烈,热闹,而不似张继的《枫桥夜泊》那般孤清而寂寞。   又设想,古镇上的大红灯笼,千余盏齐齐点燃,那一定是昆曲集会才有的盛况吧――会不会像虎丘曲会或荷花荡观戏那样,千船云集,笙歌永夜,昆腔的水磨调,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千灯,还是昆曲的故乡。    去了,我才知道:千灯的原名“千墩”, 后易名“茜墩”。前者巍然于水岸,后者则茜草萋萋于墩上。一样的诗意,不一样的美感。   都喜欢。      一样的江南,一样的似水流年;   一样的人家枕河,一样的黛瓦粉墙;   一样的木格小窗,闪过一张如花的面影――迈上千灯古桥,我不禁怦然心动:是因为刚从周庄辗转而来,小桥流水的景致,依然定格在心底?还是古戏台的昆曲雅韵挥之不去,游丝一样,低低在心头回旋?   这才追根溯源,寻梦到千灯。    不大的千灯,有庙有塔。延福寺香火鼎盛,似乎才举行过一场法会,人群还未散去。虽说很想目睹玉佛殿里躺着的、一尊来自缅甸的巨型玉卧佛,但还是避开人流,折身绕道。那座始建于南朝,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烟雨风雪的秦峰塔,依旧亭亭玉立,直指云天,真是无愧“美人塔”之誉。   可惜,天阴却无雨,既无炫目光照,也无烟雨迷蒙,“美人”少了些光影对比的清媚或雾里看花的韵致。   都说漫游古镇,最宜雨天。   我知道,那是因为雨的淋漓,会使很多人裹足不前。而人迹渺渺,檐雨滴水,空寂的氛围,则令人恍如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水墨画里的江南人家,呈现出一派曼妙无比的意蕴。   故而,步入千灯石板街,暗沉的天色下,我期待一场小雨的降临。      石板街很窄,三里路的样子也不算长。枝枝杈杈的分支小巷,不时旁逸向两边。循道而去,许是人家小院,墙角的桂树,已然渗出点点新绿。许是公用井台,一两口老井,落寞地守护着一怀清澈。眼看着一方洞开的水面,竟藏在千灯人家的屋基下面。拾阶而下,原来是古河埠,蹲下来可洗衣淘菜,招招手可唤来行船。放眼望去,临水还有好多私家河埠就这样设在自家楼下,有的则装上了木栅门。水陆并用的交通,带来古镇的贸易繁华,在此可见一斑。   石板街上小吃铺、特产店一个挨着一个,尤以青团、青豆和粽子、糕饼居多,都以软糯甜食为主。不时停下来,买上一两样,或吃,或带,让味蕾也多几分关于千灯的记忆和回味吧。   一架崭新的原木指示牌,立在石板街的斑驳一隅。   齐刷刷地指向里,道尽千灯的前生今世。   千灯地处吴中富庶之地,自古就是水陆要道,物阜民丰。其原名“千墩”,据载就是因吴越争霸时,此处是吴淞江岸第一千个高墩而得名。较之其它的水乡古镇,这里似乎没怎么开发,大都是一些原汁原味的名门故宅。其中,名门大户里即有“南顾、中余、北叶”之说。“立三堂”为徽商余氏的典当行及其家宅,前店后宅的走马楼迂回上下,极具特色,堪称“迷楼”。   大约所有的中国学子都接受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与熏陶。著此论者,也即是“南顾”的主人,明清时著名的爱国学者顾炎武。   不知道“南顾”原来的格局如何。当我从“贻安堂”故居,穿堂过院到读书楼、后花园,相连接的是绿草如茵、清水绕树的顾园,再拜谒到先生的墓地和祠堂,心中除了景仰,便是感慨:淡淡的柳絮若烟,齐整的故居如画。三百多年来,一代先贤的警世恒言,在太平盛世的光景里,也许感受不到它的重要,而在国难当头,逆境处世,却如雷贯耳,具有极其惊人的震撼力。   昆曲,因在“昆山”而姓“昆”。这是众所周知。   古镇前的“牡丹亭”,翘檐飞角下,一些身着戏装、貌似古典的女孩进进出出。远远望去,还以为是昆曲排练,或影视剧取景。走近才发现,都是很时尚的古装秀。别的景区也见过,只不过,放在昆曲故乡的背景之下,一个个眉眼间似乎多了些杜丽娘的娇羞,与靓丽。   被一阵欢快的丝竹吸引,抬眼一看,却是“顾坚纪念馆”。   一楼是个茶堂,人不多。左侧为一小巧的舞台。十几个身穿便装的中老年人,正摇头晃脑、非常投入地在演奏。灯光自头顶射下,照着敲扬琴的老人,那一头白发随着音乐的节奏在不停地颤动,让人不禁心生敬意,为之动容。   顾坚,自号“风月散人”的南曲大家,穷其一生收集整理并亲自演绎昆山腔,被后世人尊为昆曲鼻祖。二楼的中央,即为顾坚雕像:一袭白衫,极目远望;举笔思索,意态盎然。似有曲音,正源源不断自笔尖流淌……   四壁陈列的,则是一些剧照、曲谱和乐器,诸如《牡丹亭》、《十五贯》、《长生殿》、《浣纱记》……一本一折地缓缓看过,走过,也就融化在那袅袅婷婷、柔情万端的词曲唱腔里。   推窗往外:一方石拱桥,一弯春池水,三两株茶梅紫荆,倚墙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就开在昆曲的故乡,千灯的后花园。   当你走近昔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