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不息的文化圣火
有传说演义经典,有礼仪彰显气度,有文化作为底蕴,有时代在其间奔跑,千年不息的狂欢盛会,点燃了白族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圣火。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民族盛会,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民族的自信与激情。
火把节是白族最古老的盛典。火把节在白族各地的称谓译成汉语有“六届尾”、“六月二十五”、“六月祭祖”、“点松明火”等,大理地区老一辈白族称之为“燃柴火”。在汉文献中从唐代的南诏一直到明代多音译为“星回节”,很少译为“火节”。清代汉文献中大量出现“火把节”一词,这个词十分形象地概括了节日特征,现在已经被群众广泛接受。
火把节还有一个关于白洁夫人的美丽传说,《云南大理周城志稿》是这样记载的:“南诏时期,蒙舍诏想吞没其他五诏,借‘星回节’祭祖的机会,建松明楼,宴请各诏主。邓赕诏主之妻白洁夫人识破奸计,又知其势不得不从,特将自己的玉钏一只戴在丈夫手上,蒙舍诏主趁各诏主酒酣之时点燃了松明楼,五诏主具被焚,尸骨难辨,只有白洁夫人赶来凭玉钏收回丈夫尸骨。蒙舍诏主想强娶白洁夫人,好伪应,运回夫骨安埋,即起兵与蒙舍诏,不胜而壮烈身亡。火把节就是后人为纪念白洁夫人而举行的。”
多数学者认为火把节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火崇拜。这在今天的周城仍可看到,比如当地的白族群众就认为送火把灰是送“火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火把节的含义也在不断丰富。现在,火把节既包含有原始的火崇拜,又带有男性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含义。
每年的火把节前几天,妇女和小孩用凤仙花加上土碱捣成胶状后敷在手指上,然后用布条包好,用棉线扎紧。约过十来个小时后,把布条取下,将手指洗净,指甲即呈红色,特别好看。
到了火把节这天一大早,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开始忙碌起来。青壮年,尤其是在这年里刚刚结婚的新郎,一大早就要到本主庙或竖火把的地点准备材料,如松枝、竹子、麻秆、麦秆等,并要在竖火把的地点挖出直径和深度都超过一米的竖火把的大坑。而准备做新郎娶亲的小伙子则一定要亲自来扎火把,并要负责砍松枝、竹子、麻秆、麦秆等,帮忙准备扎火把的材料。竖火把的地点要摆设祭坛,由一位法师专门负责行礼。材料准备完毕后,由村子里年高寿大的老公公和老妈妈举行祭拜仪式,磕头烧香、烧纸钱、献果品和茶酒等等,进行隆重的拜祭。由于在火把节这天竖起的火把是祭拜祖宗的火把,象征祖宗香火绵延不绝,所以火把节这天扎火把的时候要进行多次祭拜。
第一次拜祭完后,人们将早已准备好扎火把用的大树抬过来,这时又开始磕头烧香、烧纸钱、摆供品,祭拜一次。祭祀仍然是由村里年高寿大的老公公和老妈妈祭拜。
经过两次祭拜后,大家开始扎火把。扎火把是在有经验的老人指导下进行的。扎火把所用的大树直径约30厘米。先把大树的两端在大架子上放平,让树干悬空,然后在大树干上先铺一层麦秆或者其他耐燃物,再用浸泡后的竹篾条将麦秆紧紧捆在大树干上,这样反复扎几层,直到把大树干扎绑成直径约80厘米左右粗,然后才转入下一道工序。扎麦秆时还要在大树干适当的位置扎进三个栓绳子的扣子以备竖火把时用。
一般年头大火把扎成十二节,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闰年扎成十三节,扎时在火把三分之二的高处斜插一个升斗(有的是在竖火把时插升斗)。升斗是大火把上最重要的装饰物,用竹子编成,外用彩纸装裱,画上观音、老虎、大公鸡、猴子等吉祥的图案,并写上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的字样。升斗分三级,第一级,升斗约两尺见方;第二级约一尺五寸见方;第三级约一尺见方。三个升斗中间用竹竿穿起来,每个升斗之间约有一尺距离,每个升斗的四角都插上小彩旗,整个升斗从上朝下看,宛如底大顶小的宝塔,宝塔上方是用彩纸扎成的小猴,抱着一只硕大的一尺见方的印,叫做猴子挂印。猴子挂印的上方,即升斗的顶端是用青色彩纸做成的舰标。有的充(巷)道大火把升斗上不扎猴子挂印,而扎大红花。
升斗插好后,由充(巷)里的男人在大火把上遍插彩色小旗、香和松柏枝,并用细细的竹篾子穿起一串串鲜红的火把梨和其它水果挂在大火把上,有的充(巷)道还在大火把上插上桃子和花红(也可以是海棠果),这时大火把就扎成了。
火把扎好后,所有的人都要离开火把,不到竖火把时,任何人都不能再摸大火把。这时又对火把进行一次隆重的拜祭仪式。由村中帮忙的人在大火把前放置一张供桌,桌上摆放上煮熟的猪头、大公鸡、干果、乳扇、油炸祭品等,老法师行过祭拜礼后,由一位年长者点燃一把小香对着大火把磕头后用香烟把大火把各个部位绕一圈,每个部位都要绕到,意思是给大火把清洁、除秽。巷道里四十岁以上的男人都要对大火把磕头行礼,顺序由长及幼。人们在火把周围点上许多香,烧许多的纸钱,来拜祭祖宗火把。
这时可以竖火把了。竖火把的场面极为壮观,因为大火把扎成后有两三丈高,呈上细下粗的形状,下面要两人合抱,所以竖火把时全村的青年都会聚集过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