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羌塘的野保员
2011年1月19日,今天是藏历的十五,藏族同胞拿着转经筒或者念珠,不断地从身边走过。一不留意,和一位迎面过来的“格拉”碰了一下肩膀。我一边抬头,“对不起”脱口而出,看到的却是一张笑着的脸,黑黑的皮肤,亮亮的眼神,嘴里念着经文。转瞬,已经在我身后,继续着自己的步履。想着刚才的这张脸孔。那份相似的微笑,让我想起了在羌塘遇到的野保员。
2009年11月,我们单位两个人,加上司机伦珠,到那曲地区的尼玛县和申扎县考察野生动物。为了确保旅行的顺利,那曲地区林业局派了白玛老师和我们同行。18日下午,我们驱车向北,计划在太阳下山前到达尼玛县城。路过一个盆地时,我看到几头熟悉的身影。“伦珠,停一下。”我拍了拍司机的肩膀。等车停稳后,我拿起双筒望远镜,“五只藏羚羊,雌的”。记录一路上看到的所有动物,是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白玛老师,现在天色还早,我们往东开一点,我想看看这里还有没有更多的藏羚羊。”“可以”,白玛老师点点头。伦珠调转车头,向东缓缓行驶。在遇到野生动物的区域,我们的行驶速度必须低于20公里/小时,以减少对动物的干扰。
开着开着,伦珠看看后车镜,说道:“后面来了辆摩托车。”他边说边往左边偏了些。摩托车赶了上来,和我们并排向前。车上有两个人,戴着厚厚的帽子,围脖遮住了大半个脸。驾车的人向我们挥挥手,似乎有事要问。车停了下来,白玛老师托起眼镜,往车外仔细一看,就笑着下车,走到摩托车前。摩托车手们把围脖拉下些,露出一脸的笑容。他们相互握了握手,说起了话。我好奇地跟了过去,冷风嗖嗖地打在脸上。
“小康,这是达瓦,我们认识。”“您好!”我打了个招呼,“白玛老师,他们这是去哪里呀?”“他们不去哪里,是来查我们的。”白玛老师看着有些莫名其妙的我,笑了起来。“这里归他们管着呢,达瓦是我们的野保员!”达瓦冲我点点头,举起右手,指向南边缓缓的山坡。“他们的家在那边,”白玛老师继续说道,“看到我们这辆陌生的车子,过来查查是干嘛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片山谷里有藏羚羊冬季的聚集地。达瓦是负责这一片的野生动物保护员,我们简称为“野保员”。他们除了照看自家的牛羊以外,需要看管这片山谷中的野生动物们,不让偷猎的人有机可乘。
白玛老师和达瓦又交谈了一下,“他说在这一片,藏羚羊多的地方在那个山后边。南边那几个山头上岩羊多,比往年多了,还有雪豹。前面那片山上有一个熊窝子。”在这里,达瓦对那些野生动物的活动地,就像对他自己的牧场那样心里有数。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对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也很清楚。但具体情况年年在变,最清楚这些变化的当属当地的野保员了。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9.8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二大陆地保护区。如果仅仅依靠保护区管理人员,每个人的管辖范围超过五千平方米。有一次,我们邀请来自四川林业局的人员为保护区做监测路线的设计。他在走了一趟之后感慨道,在他们那边400公里的路,已是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了,在这里却只是两个乡的距离,太大了。为了解决地广人稀,不容易管理的问题,保护区想到了“野生动物保护员”网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简单说来,就是保护区所在各地区各县林业局负责,同各个乡签订保护责任书,由乡里挑选人员,负责指定地点上的日常巡护。他们只要发现有和野生动物相关的违法事件或者异常情况,就要立即报告乡政府。区林业局通过区财政为野保员提供少许补助。参照内地现在流行的保护理念,羌塘的野保员网络也可以说是社区共管的一种模式。
“伦珠,你还记得次仁吗?”“记得,那个念鼠兔故事的野保员。”白马老师好奇地看着我,“念鼠兔故事?”。
那是2009年夏天,我们在尼玛县荣玛乡遇到的一位野保员。他的家就在玛依岗日的北边,一个大盆地旁的山坡上。记得我们到达他们家所在的山谷时,西斜的太阳铺满了整个谷地。上千只藏羚羊,像是一股股金色的溪流,在谷中匆匆向前移动。我们那一趟是为了了解藏羚羊在尼玛县北部迁徙的情况。次仁是那一带的野保员,对迁徙路线比较熟悉。我们到他家和他汇合后,尼玛便骑着他的摩托车,陪同我们到达了在色务岗日那边的藏羚羊产仔地。
一天下午,我出去徒步了一段,返回营地。太阳西斜,一地金灿。次仁正盘腿坐在乔治?夏勒博士的帐篷前。他双手拿着一本薄薄的书,嘴里念着什么。我走过去,凑上前看了看,是“鼠兔的故事”藏语版。这是夏勒博士写的一套少儿寓言故事。他停下来,抬头看看我,笑着指指书,指指帐篷里。他背后就是帐篷的门帘。门帘开着,夏勒博士坐在里面,笑眯眯地看着我。这本册子是夏勒博士随身带着的。今天下午,他和次仁都没有离开营地,闲来无事。夏勒博士突然想到了这本册子,就拿了出来。次仁接过去,两人用手语比划了一会儿。然后,次仁就坐在帐篷前,捧着小册子,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于是,我也坐了下来。次仁指着书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