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的野牦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羌塘的野牦生   译/康蔼黎      “在西藏的荒漠中常常能看到野牦牛的出没。它们一般聚集成大群,生活在山脉的高处。夏天,它们下到山谷里寻找溪流和水塘;但在漫长的冬季,它们就生活在高山上,以雪和粗糙的草本植物为食。这些动物拥有魁梧的体格和又长又黑的毛。最特别的要属它们那对巨大威武的大角。据说它们极其凶猛,所以捕猎时必须非常小心。”         埃夫瑞斯特―里吉斯?虎克和约瑟夫?嘎贝特(1850)      当我在羌塘地区跋涉时,偶尔会在山坡上看到一些行动缓慢的雄性野牦牛正在休息。当它们发现我后,就会站立起来,将盔甲似的头转向我,注视片刻,然后逃走。它们体侧的长毛,像骑士的黑色斗篷,在空中舞动。它们看上去十分强壮和神秘,使我想起复活节岛上成排的巨石图腾。完美的进化让他们对条件恶劣的高地有极强的适应力,也让我感到吃惊和着迷。厚重的皮毛,强大的肺活量,虽然体型庞大,但是它们却可以像野山羊一样轻巧地翻越崎岖的山地。甚至于它们的血红细胞也是为了高海拔而设计的,这些细胞的大小是普通家牛的一半,而每单位体积的数量却在一般牛的3倍以上,这就增强了血红细胞的携氧力。   在俄罗斯西部,我们发现了更新世中后期的牦牛化石。但在历史上只有证据显示家养牦牛存在于那一地区,在西藏也发现过一块牦牛化石,另有一块可能来自尼泊尔(Olsen 1990)。而今,野牦牛的分布范围限定在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上。野牦牛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没有树木的高地,包括平原、山丘和高山中,海拔从3200米到5300-5400米的植物生长界限附近。在青海东部的高山草甸上,野牦牛的数量最多。在高山草原,偶尔也有大的群体,但更多的野牦牛分散活动,在荒漠草原中的野牦牛就极其稀少了。   野牦牛不知是从何时开始被人类所驯化。早在在公元前850年,西周文学作品中已提到了牦牛的驯养。公元一世纪,罗马妇人用牦牛尾做掸子,但不知那些尾巴来自野生的还是家养的牦牛。从阿富汗向东至中国、蒙古和俄罗斯的中亚高原上至少有1200万头家养牦牛。肉、乳汁、毛皮、可以作为燃料的粪,以及牦牛在运输上的能力,使它们在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描写家养牦牛的作品有很多,但是涉及它们野生祖先的报道却寥寥无几。西方探险家常常通过步枪的准星瞄准它们,而生物学家们则只在野生动物普查中提及它们。对牦牛的详细资料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陆续出现。   野牦牛体形庞大,四肢粗短,在背部靠近脖子的地方有一明显的隆起。雄性野牦牛比雌性的体型大。它们除了鼻尖呈灰色外,全身都呈棕褐色。在它们的颈部侧面、胸部、身侧以及腿部垂下长长的毛发,最长可达70厘米,几乎垂到了地面。幼年牛犊的体色更多呈暗棕色。野牦牛厚厚的皮毛和少量的汗腺能有效地保持体热。即使在天气十分寒冷的日子里,也能发现牦牛站在齐膝深的冰冷溪流中,好像要冷却过高的体温。在暖温的天气条件下或海拔3200米以下的地区,野牦牛就无法自在地生活了。   在对西藏西北部的探索中,探险家迪西曾指出在阿鲁盆地“大多数野牦牛都是黑色的,但是也有极少的棕色野牦牛”。这是一种罕见的突变,这些特别的野牦牛体色不像家养牦牛一样的纯棕色,而是浅金色,这使得它们在黑色的同伴中十分显眼。黑色的雌性可能有金色的幼仔,而金色的雌性则有黑色的幼仔。   家养的和野生的牦牛也许会在同一区域内活动,但后者身躯更大,怕人,而且从许多个体的毛色上也能加以区别,野牦牛全身黑色,除了阿里地区的金色牦牛以外。而家养牦牛的身上则出现白色、灰色或棕色斑块,或全身都为上述一种颜色。      在野外观察野牦牛很困难,原因之一是它们通常生活在偏远地带。由于牦牛的身躯庞大而且通体乌黑,所以眼力好的人能够在5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就发现它们。但是牦牛也能在很远的距离之外就察觉到人或车辆,而且一旦发现情况,它们就聚集起来,飞快地向远处跑去。   人类对野牦牛的看法混合了想象和现实。就我看来,野牦牛象征着广阔无限的羌塘,是这个高地的象征符号。同时,它们也代表着青藏高原上野生动物的艰难状况。100年来过度的捕猎导致野牦牛数量急剧下降,不由使人想到19世纪美洲西部美洲野牛被大量猎杀的情景。1891年,鲍尔提到“在羌塘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野牦牛。有时一天内可以发现100头之多,而有些野牦牛则每天都会出现在眼前”(1894)。赫克和苟白特描述了一段不寻常的死亡景象:“当我们经过牟柔依-欧斯搜(Mouroui-Oussou)时,在冰上看到一幅奇特的景象。我们先从扎营的地方观察那些黑呼呼,形状不明的物体,它们几乎穿越了这条大河流。但是直到我们走到这些奇特的岛状物体跟前,才分辨出它们的头尾。然后我们查明它们是50头野牦牛,已经完全嵌在冰中。它们肯定是想游过这条大河,但恰巧此时,水凝固起来,它们被薄冰包围着无法脱身,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