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坑,三年四次的坚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丈坑,三年四次的坚持   重庆涪陵地区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在当地村民眼中,它是诡秘恐怖的代名词,这就是万丈坑。   探洞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队伍由具备5年以上探洞经验的人员组成,每个队员都熟知所有探洞技能,并擅长其中的某一项,多年的磨合也使我们沟通无碍。只是冰山一角   三年前的12月1日是个没有阳光的日子,我和杨志操纵着下降器在同样没有阳光的巨大竖洞――万丈坑里下降到第一个平台。这里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约l 75米,中间没有任何阻碍的175米。   在其他队友看来,我对此洞“怀着异常的高度关注”,并以“惊人的热情”很快召集到8名队员敲定了第二次探测计划,距离第一次还不到10天。   上次返回的平台下方是几级落差分别为15、25、30米的大台阶。空气中夹带着枝叶腐烂的气味,我满意地嗅嗅,嗯,熟悉的洞穴气味。第二次探测在这个实测独立垂直深度为130米的洞中竖洞底部结束,因为绳索又用完了。在返回地面途中,我突然对万丈坑肃然起敬,很莫明其妙的感觉!   像万丈坑这样的大型竖洞不适合隔三岔五就来亲近,总希望它有一直使我保持兴趣的美感。所以第三次探测安排在了来年的春天,这一次我们下降到400多米。      等来了第四次      再一年后的2月28日第四次探测万丈坑。这次队伍分为A、B、C三个小组。A组4人为探测组,将一直探测到洞穴底部。B组3人为运输组,负责协助A组将装备及食物运输到320米深的一号营地。C组2人为后勤组,负责洞口的接应及背负劳力的安排。   一大早,经过熟悉的山间小路来到了万丈坑坑口,一股阴冷气息迅速将我包围。尽管来了多次,可每一次面对它却总是熟悉中夹带着陌生感。   这次人员精减,速度提高了不少。3月1日00:03分,A组队员到达距地面320米垂直深度的1号营地,它由一大片崩塌乱石形成大厅。到达营地的最后一段是130米的整绳。2个半小时,A、B两组人员全部到达号营地。我按照小石头在洞口的“密嘱”,从营地隐蔽处找到了年前储备的十几听肉罐头。   大概估算了一号营地以下的测量时间,我们每人带了三天的食物前往二号营地。6个人8个大包,从此向下是一个接一个的竖洞,洞口都比较窄,运输包成为一大难题,浪费很多时间。   每过一个窄洞,就要把800多米绳索全从包里散出来,小缝里蹲一人,洞的两头各蹲一人,然后1米1米地往小洞的另一边传送,再把传过去的绳索重新整理好放进包里。这些重复而单调的工作很容易使人疲劳。   两段60米的竖洞下了就是一个大的乱石坡,下面的竖洞明显没有上面的宽敞,洞道也变小,水流在这里改道得很厉害。有段洞道每走二三米就是急转弯,洞壁上石层显得很锋利,看来水流一进入这骤然变小的洞道时,就变得汹涌咆哮,加剧冲刷侵蚀着岩壁。   地上满是细碎的沙石,包可以拖着走,倒也轻松不少。此时洞内的通道和河道浑为一体,地势比较平,水流找不到出口,就在平势的洞道里到处乱窜,把洞穴改造成蜿蜒曲折的模样。我们跟着它的走向七转八拐的就来到了二号营地。   二号营地距地面垂直距离530米,它处于河道的拐角处。有点潮湿,空间低矮。营地的碎石很多,我们在铺上防潮垫之前不得不花些力气去平整它。在洞壁处还有几条白色的小蜈蚣在蠕动,大家都见惯不怪了。   我迟迟睡不着,有点冷,地面的碎石没清干净,还很咯背。身边的一群男队员打呼声此起彼伏,还有肚子的咕咕声、磨牙声、梦话声……我脑门一阵阵发胀。不知什么时候迷迷糊糊才睡着了,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13:30分。      新的开始      今天的任务很重,当我们到达654米的深度后,再往下的一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陌生的环境。我们不能按正常的工作时间进行操作,必须要一鼓作气探测到底。   把所有的睡具留在二号营地,每人只背三顿食物,在15:00轻装出发。刚开始仍然是蜿蜒的河道。很急的几个弯过了,面前豁然出现一个洞厅,不算大,但地形变得相当突兀。洞厅里满布嶙峋怪石,锋利无比。地面很多淤泥,深的地方快没到我的膝盖,幸好穿了筒靴。但走路是相当辛苦的,我时不时要动用二只手起拔陷进淤泥的腿。   淤泥路的尽头是垂直裂缝通道,通道中间距离底部约15米。这个通道的底部还比较宽,可以行走。前面的通道地势陡然下降,凌空横架一拱形天生桥。下到底抬头望,这架天生桥弯弯的,还没有下降的队员头灯照在上面,背着光影,像月亮一样,真漂亮!这样的恶劣环境,我们居然不经意地发现它美丽的一面,心里的压抑感才稍稍好了些。   继续前行不到50米,洞道突然垂直向下,由锋利的石头形成了多级阶梯状的小平台,有的小平台里蓄满水,每段阶梯的落差在3米以上,这就是小型落水坑。   我们没有在这里使用保护绳,自行攀登通过。男队员通常用双手、双脚分别张开支撑住四周的洞壁,慢慢地下攀。我最矮,四肢比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