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处不在的普希金
行走在俄罗斯,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像血脉相连的亲人时时出现在眼前,那就是或用油彩画成或用青铜铸成的普希金肖像。
读过普希金诗歌的人,谁不曾被那梦幻般的意境陶醉?“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这诗句曾使多少青春萌动的心感受了朦胧而神圣的憧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悲伤……一切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那失去的将变得更加可爱。”这诗句曾激励多少人走出生活的沼泽和心灵的荒漠。我是在读高中时开始接触诗人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普希金那些激情洋溢的诗句支撑了我的青春岁月。他那种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那种“把海洋或大地统统走遍,用我的语言把人心燃亮”的抱负,深深地吸引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也爱上了诗,爱上了自由的歌唱和言说,开始了文学创作。
此次俄罗斯之旅最令我激动的莫过于有机会亲近普希金,但我绝没有想到,在俄罗斯到处都能看到他的印迹,到处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到处都能触摸到他生命的足音。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在广场上,在公园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都有故居或博物馆,凡是人群聚集处都能见到他的雕像或画像以及“少了你,我会很寂寞”的诗句。
莫斯科市中心有一座普希金广场,旧称“苦行广场”,因当时广场上有“苦行修道院”而得名,1937年为纪念诗人逝世100周年改为现名。广场正中耸立着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铜雕像,诗人左手背于身后,右手抚在胸前,忧郁地望向远方,仿佛正冥想沉思。铜像基座上刻着诗人《纪念碑》中的诗句:“在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并为那些蹇滞的人们,祈求过怜悯和同情。”
在古老的阿尔巴特大街53号普希金故居博物馆前,也有诗人的铜质雕像,不过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他与妻子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的合塑。普希金身着燕尾服,潇洒浪漫,娜塔丽娅一袭婚纱,面容姣美。导游介绍说,这是1999年为纪念诗人诞辰200周年特意铸造的。我们去时已是黄昏,雕像被仿古的街灯照得亮晃晃的。尽管手里没有鲜花,但我仍伫立在铜像前,久久地凝视着,把满怀涌动的敬意献给这位异国的诗哲――我青春的向导,灵魂的引路人。
圣彼得堡是普希金逗留时间最长的城市,留下的痕迹也最多。在37年短暂的生命旅程中,诗人在圣彼得堡生活了17年之久。也正是在这里,诗人奠定了自己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莫伊卡滨河街12号曾是诗人的寓所,现在是普希金故居纪念馆。诗人短短一生中走过俄罗斯的许多城市、乡村,这里是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我们参观那天,天色阴沉,寒风刺骨,行人稀少。一进纪念馆的大门,就看见诗人敞着大衣露出紧身马甲的雕像立于大理石基座上。雪花不断地扬起坠落,诗人仿佛刚从死亡的疼痛中回转身来,凝望着风雪纷乱的人间,嘴角眉梢带着全人类共同的骄傲和哀伤。这也是我所看到的雕像中最悲伤的一尊。
参观的人们默默地寄存外套、提包,一切都井然有序。馆内非常安静,除讲解员外,没有人发出声音。门厅、客厅、起居室、书房……我们一间间细细地参观,仿佛正拜会诗人的灵魂。未写完的作品草稿,只剩下光秃秃羽管的笔,已经干涸的墨水瓶,写字台上两本打开的书……一切都仿佛还洋溢着诗人的气息。壁炉上的挂钟却永远停在那被悲哀笼罩的时刻,诗人停止心跳的时刻:2时45分。诗人死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神情肃穆地站在院子里,望着那扇临街的窗户,就像在那个悲哀的日子里一样。
阿尔巴特大街上出售有一组俄罗斯作家的“套娃”,最大的一个就是普希金,接下来依次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套娃在俄罗斯有生殖崇拜的意味。这组套娃的寓意再明显不过:普希金孕育了后来者,孕育了俄罗斯文学。正如俄罗斯评论家所言: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一切,一切――不是多少,而是全部。
事实上,这位被高尔基称为“一切开端的开端”的诗人,早已成为俄罗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和思想,他通过作品创造出的典雅、纯粹的语言,伴随着俄罗斯人成长、生活,直到死亡,他的名字早已融入了俄罗斯人的血液和灵魂。每年2月10日,诗人逝世的时刻,尽管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从莫斯科的阿尔巴特大街,到圣彼得堡涅瓦河畔诗人故居前,都有不尽的人流前去瞻仰。儿童们抱着纪念册向路人赠送,接受赠送的人则脱帽致哀,伴随弥漫在空中的悲乐,神情肃穆地朗诵着诗人的作品。160年前是这样,今天依然如此。
在俄罗斯行走的那些天,在一座座普希金塑像前,我久久徘徊,浮想联翩。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我所看到的诗人雕像都是忧郁的,一如他的诗歌:“看你们这样欢乐无忧,我只有含着眼泪微笑……但是,我的朋友啊,我不想离开人世,我愿意活着,思考和经受苦难。”即使像《致大海》那样激情洋溢的诗篇也有着一股深沉的忧郁,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忧郁。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