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渭水源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在渭水源头   阳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的时节。可在渭水源头甘肃省渭源县,却是童山秃岭,见不到一点儿绿色。   风很大,街上的人很少。走在县城里,感觉时间也慢了下来。渭河从城南边蜿蜒流过,河岸上人们摆摊设点,行走聊天,全然成了最活跃的风景线。   明晃晃的日头下面,一位老者站在河边,急急地吼着《下河东》。在他四周,一群叼旱烟袋戴头巾的老头老太太,都直着脊背,眼巴巴仿佛要把那搅浑不清、却猛烈激昂的唱词吞咽下去一般,全然入戏了。   不远处的河水,平静的、一绺一绺儿在赤红的河床上,发出刺眼的银光。八百里渭水,关中大地的“母亲”,在她的源头处,有如襁褓中的婴儿,一派初生的祥和气息。   “娘家人”   说起渭河,当地人自比陕西的“娘家人”。理由是渭河为关中的母亲河,河自渭源发源,自然便是娘家人的关系。据说新中国成立前渭源人去关中过渭河的时候,艄公一听是渭源来的,绝不收钱,因为河上捞营生的人,岂有向娘家人收钱的道理?   还有一则传说也很有趣。说汉武帝巡边来到渭源,见渭河水流浩大、清澈见底,喜不自胜,遂吟诗作赋,不料兴头上竟把马鞭丢在了河里。军士们急忙下河去捞,捞了半天也没捞着。等后来汉武帝返回长安,却在八百里渭河的下游,神奇地找到了丢失的马鞭!   如今,联系起两地的渊源,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提到灞陵桥。霸陵是汉文帝的陵寝,而渭源县的一座明代洪武年间修建的木制悬臂拱桥,居然也取名“灞陵”。桥现今还横跨在渭河两岸。作为“渭河第一桥”,全国最古老的木制拱桥,灞陵桥在当地人眼里,有着同渭河一样的神圣。当地人称,早年渭河水量很大,不仅渭源南北岸的居民过往不便,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驼队,也交通艰难。有了灞陵桥之后,通行才一下顺畅了。   史传明洪武年间,大将徐达在渭源锹家铺一带与元将李思齐大战,后李战败,烧桥退回城内。当时天下大雨,渭河暴涨,徐达令军士修了三天桥,但都随建随毁。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晚上做梦梦到了一位女子。女子称自己是汉武帝的爱妃,特来帮他修桥。徐达就问,怎么个修法;女子说,木笼装石沉入河底,垒成桥墩,就可以搭建成桥了。徐达一听,问:那这是什么桥呢?结果女子说了句“渭水通长安绕霸陵,当为玉石栏杆灞陵桥”,随后飘然而逝。   依照梦中女子的建议,徐达居然把桥建好了。在给桥安装上了汉白玉的栏杆后,桥被冠以灞陵之名。1919年,渭源县鉴于桥年久失修,渭河水量太大,便聘请了当地名匠何遇海、何遇江兄弟对桥做了改建,对原来的桥身做了加固和加高。眼下一个世纪过去了,桥犹如长虹卧波,依旧稳稳地横跨于渭河之上。   不过,新中国成立前,当地人还能在桥上观潮,现在却不能了。由于渭河水量太小,早先的渭河一景――灞陵观潮也成了一桩往事。然而尽管如此,当夏季水量大的时候,人们还是可以通过翻版闸上打起的浪头,略微感受一下渭河的汹涌气势。   鸟鼠山、壑壑山由于气温还时常在零度以下,因而只有有太阳的时候,渭河河床上才有浅浅的细流。听当地人说,在河道背阴处,河里的浮冰要等上个把月才能彻底融化。到那时,山上雪水化了,河床里的冰化了,渭河水才会多起来。   县志记载,渭河发源于一座著名的山――鸟鼠山。《禹贡》称,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山海经》云:“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其鸟名?I,其鼠为?C,……二物穿地而共处,各自生育,不相侵害。”但笔者驱车20多公里来到鸟鼠山,不仅没有见到鼠,更少见空中有鸟飞过。沿着一条宽处二三百米、窄处五六十米的河谷驶入,只见自白滩、果园诸村以上,到处都是高大的柳树,当其他地方柳树鹅黄嫩绿的时候,这里的柳树却依然身如铁干,首如飞蓬,一身焦黑地立在河道中。   尽管河道就在脚下,却一丁点儿的水也没有;偶尔河道有水,也只是浅浅的一绺儿。当慢慢接近鸟鼠山著名的渭水源头“品字泉”的时候,河道里才真正有了缓缓流淌的水流,河水忽而大似溪流,忽而细如一线,有时却干脆只有洇湿的痕迹。鸟鼠山名声大,实际上山却不高。爬坡而上,隐在密林中、呈倒“品”字的遗鞭泉、吐云泉、禹仰泉一一显现。泉深浅不一,全被石板盖着,推开石板,数米深的地下,泉水淙淙上涌,声音极小。鸟鼠村村民说,最古老的遗鞭泉此前曾枯过一阵儿,近来又有水了,至于吐云泉和禹仰泉,水虽从未断过,却不似以前腾涌了。   村民张春芳说,到了夏天,这里的景色还是很美的,尤其是下过雨后,河道里全是水,在荫浓柳色的映衬下,风景极好。   从这条沟流出的水,就成了锹峪河(当地人也称峪河)。该河是渭源县境内十二条形成渭河的水脉之一,历来被封为“发源地”。但是,在水利专业人员来看,渭河源头并不是名声在外的鸟鼠山,而是比鸟鼠山还要远上30多公里的壑壑山骆驼巷。   壑壑山在鸟鼠山东南、五竹镇的西南,据说从壑壑山再往南走,就能到达海拔三千九百多米的露骨雪山。笔者经五竹镇的五竹村、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