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雄伟磅礴 内涵丰富的南诏发展史
栗标先生为建州五十周年奉献的长篇历史小说――云南史诗三部曲之一《菩萨蛮?南诏风云》,认真拜读后,觉得这是多年来,描写南诏历史的一部好小说。其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结构宏大,情节曲折,气势磅礴,读来爱不释手,感想甚多,但自知才学浅薄,深恐贻笑大方,不敢妄议,然久等不见有人评议,只好不揣冒昧,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抛出,求教大家。
一、小说立意取材独到,准确把握了南诏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
云南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自秦汉到唐代,南北不同部族的流民因种种原因,进入云南,与云南当地土著混合,形成了云南五彩缤纷的民族特色,至今依然。在小说的《题解》中,指出书名“菩萨蛮”意指善良、多情、美丽而又能歌善舞的云南各民族先民的总称。这就点出了南诏是一个多民族政权的历史特点,更让读者对南诏的历史充满遐想,因为“菩萨蛮”是唐代教坊的曲牌名,意味着动听的音乐,迷人的舞蹈,南诏的历史,必然流淌着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民族乐章。
怎样描写南诏十三代王,253年(公元649――902年)的历史,也是作者面临的大问题,但作者用敏锐的历史目光,攫取了唐天宝13年(公元754年),南诏与唐天宝战争开始,至唐贞元10年(公元794年),唐派出册封南诏使,恢复南诏国号,赠南诏金印银锞,双方重归于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这段历史的取材,准确把握了南诏内部各部族的发展融合趋势以及中原文化对西南各民族进一步的深入影响,由此形成了我国西南各民族与汉族大融合,为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打下了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用批判现实的方法表现南诏的外交、军事史,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本书描写的时期,是南诏立国100年后面临的内政外交危机时期,唐帝国好大喜功,不断开边拓土,屡屡侵犯南诏疆土,而西边吐蕃虎视眈眈,企图利用南诏内部的部族矛盾吞掉南诏,更好的抗衡唐。南诏为求自保,折冲于两大力量之间,一方面加强内部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只有联合吐蕃,抵抗唐的侵略,两次破唐后,却被吐蕃绑上战车,多次参与吐蕃对唐的进攻,造成三方边境无休止的战乱。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三国的战乱给予了批判,唐帝国的好大喜功,造成了中原大量的人口减少,田园荒芜,府库空竭,国势日衰,吐蕃穷兵黩武,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消耗,加之自然灾害、内乱,最终导致分裂,而南诏与唐、吐蕃的战和不定,(虽然在与唐会盟后南诏在30年的和平期大力发展了南诏的国力,但此后又战端复起。)最终也导致藩镇拥兵自重,权臣杀主灭国。从社会发展的方面看,频仍的战事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人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而由于南诏和吐蕃生产力落后和思想局限所带来的战争掠夺形成的奴隶制,又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的融合,破坏了社会的发展。作者通过批判这段战争史提示我们,民族间的团结、融合、安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兴旺的根本保证。
三、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西南民族形成画卷,刻画了众多顺应历史潮流、促进民族融合的民族英雄形象。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虽然西南民族众多,但与中华各民族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南诏开国酋长细奴罗,其先祖是澜沧江畔的哀牢乌蛮,他们崇拜龙,喜纹身、穿鼻、儋耳,以捕鱼为生,这些习俗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越人相近。百越人在战国后期吴越灭亡之后大量南迁,有专家考证,百越人为云南傣族等一些民族的先人,但从习俗上讲,哀牢乌蛮人应是与百越人有关系的。
而昆川(今滇池周围,曲靖地区)的乌蛮人,是早期生活在黄河源头一带羌人南迁的后代,即汉朝时的“?Q”,“昆明”、魏晋时的“叟”人。还有楚国大将庄?F入滇带来的汉族部下,他们与昆川土著融合而成乌蛮、白蛮。
么些人(今纳西族)按他们古老的“经”所说,先祖是北边山岭河谷中放牧牦牛的人,而汉人史书记载,西汉前活动在大渡河上游一带的“牦牛夷”常混杂在羌人的记事中,可见说明其祖先与羌人有关。
寻传人(今景颇、阿昌族的先民)最初生活在青海盐湖边,那一带是氐羌部落生息的地方,寻传人许多风俗和信仰与氐羌人相同,所以其祖先应是氐羌人的一部。
至于洱河白蛮,他们很多声称自己是汉人之后,白蛮人中确实有许多是各种原因流落到夷地的汉人,还有甘肃等地南迁的氐叟,他们与巴蜀南部土著?k人、洱河河蛮杂居,互相融合,唐初以后一概称为“白蛮”。
其他还有金齿、吐蕃等先民来源,作者均有述及,通过对云南这些主要少数民族历史发展关系的探索考证,说明了云南各民族与中原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血肉关系,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互相融合、发展、壮大起来的。
当然,小说最主要是要刻画人物,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阁罗凤、凤迦异、异牟寻三代南诏王的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