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觅祖游:文明腹地上的华夏根祖.docVIP

寻根觅祖游:文明腹地上的华夏根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根觅祖游:文明腹地上的华夏根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万物有灵,皆有根祖。   循着祖先生活的轨迹,沿着时间一步步往回走,便看见了传统,看见了思想,看见了人文,看见了祖先们一路走来每一次苦难与辉煌。   山西南部一线的寻根觅祖游,是追寻汉民族产生发展,溯源华夏之根的探寻之旅。   推荐线路:   太原――洪洞――临汾――襄汾――运城――解州。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解读姓氏密码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洞并不是中华姓氏的发源地,但它是姓氏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之处,是许多人寻根溯源的故乡。   元朝末年,中原战乱频繁,人口减少。而山西战祸较少,一派繁荣,史载1381年河北、河南两地人口只各有1800万人口,山西却有4000多万。因此明洪武永乐年间,明政府主持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迁徙,将山西民众迁移到北方各省。这次移民由明初开始,前后持续100多年。移民有的直接迁徙到冀、鲁、豫、皖等省,有的间接迁徙到陕、甘、川、滇、黔、苏、鄂、以及东北、内蒙等地。几百年来人口变迁,大槐树移民可以说遍布海内外。如台湾省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属于大槐树迁民后裔。   山西洪洞广济寺的大槐树下,就是设局集中办理移民的地方。大槐树见证了许多家庭告别故土撒下的血泪,见证了骨肉分离的撕心裂肺,因此在大槐树下迁出的移民,都认大槐树为自己的祖根。   为了避免农民起义,官府规定同姓不得迁往一村,中国人历来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风骨,但为了避免骨肉兄弟分离,许多人不得不更改姓氏,一姓分为几个姓,至今山东某地仍有“回、翟、常,一个娘”、“魏、梁、陈、一家人”、“崇、刘、顾,是一户”、“山东无二郭”等说法。相传,洪洞县有牛氏五兄弟,在集结于大槐树下后,方知同姓不能同迁一地。五兄弟深知自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便匆忙将一口大锅砸成五瓣,各执一片,以备将来做为续祖寻亲的标记。至今豫鲁某些农村牛姓素不相识的长者们,见面后还要问“打锅不打锅?”如双方都说“打锅”,便认作同宗一家……   据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当地类似的大槐树可以“御灾抗患”的传说不胜枚举。在很多人眼里,大槐树是一种神圣的象征。   大槐树有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祭祖园内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着“荫庇群生”。   六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看着祖先们一步步离开的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而同根滋生的第三代槐树则枝繁叶茂,充满活力,迎接着四海游子。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是大槐树移民后裔?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鞋小趾验甲形”。传说当时为了防止移民逃跑,官兵在每个移民脚的小拇指上都砍了一刀,从此移民的后代脚小指甲都成了两半。因此要想知道自己祖先是否是大槐树迁来的,只要除下鞋袜,看看脚小趾甲中是否有一裂缝好像两个指甲的样子。如果是,那祖先就是大槐树移民无疑了。自古北方各民族杂居,相互融合,可是为何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是这种复形指甲,还待民俗学者、遗传学者深入研究。   大槐树究竟移民多少人?   现在很难有确切的数字统计,但是仅史书有确切记载的洪洞迁移活动达18次之多,由明初开始,前后持续100多年,其中仅在洪武年间就迁民10次,迁出几十万人。   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在哪里?   洪洞县志办将20多个省市、400多个县的移民后裔寄来族谱及墓碑、祠堂碑文梳理归纳,反复考证,初步理顺了当年移民的脉络。即除西藏之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现都生活有移民的后裔。      尧庙――上古明君,辉煌国祭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尧为中国上古时代的著名帝王,“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唐氏。尧在中国历史上以仁爱著称,是历代君王所歌颂和顶礼的榜样。因为仁德而受众民爱戴,万古流芳,这在崇尚武力和权谋的现代人眼中也许不那么好理解,但是尧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确是无庸置疑的。历代无论帝王君臣还是平民百姓来到尧庙,都“整冠弹尘,端庄仪表”,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拜谒和祭祀。尧和他所提倡的仁爱,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官吏与百姓明辨昏君明主的一杆道德之秤。   尧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南约3公里处,尧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修建,不断扩大,是历代拜谒和祭祀帝尧之所。尧庙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旁门西镌“瞻云”,东刻“就日”。“瞻云就日”意即贤明君主恩泽于民如阳光雨露,万民瞻仰王之德行如同敬畏天地日月。   尧庙有尧井亭,亭中水井据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