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普通农妇的藏戏情结
有“藏戏艺术之乡”美誉的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加热村,人们一提起活跃在社会上的觉木隆藏戏队的发展和兴旺,都不由称赞起本村的女村民琼达,夸她是藏戏队的好队长,不仅下大力气恢复了传统藏戏,也是带领村民致富的有心人。
传说在400多年前,西藏有一位叫汤东杰布的人,立志在西藏的每条江河上架一座坚固的铁索桥,为雪域民众造福。为了募集建桥资金,多才多艺的汤东杰布自己编剧、谱曲,组织了一个由美丽活泼的七姐妹组成的歌舞班子,到各地表演募捐。在修路架桥的同时,也培育出了西藏艺术的明珠―藏戏。在汤东杰布众多的弟子中有一位叫唐桑的姑娘,她嗓音甜润,演技出众。后来,她嫁给了觉木隆村农民鲁固为妻,在当地落户定居。从此,鲁固敲鼓,唐桑唱戏,觉木隆藏戏日益壮大、活跃,成为在西藏近代史上颇负盛名的正规藏戏队。 后来,专业文艺团体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就是在觉木隆藏戏队的基础上扩充组建的。
琼达恢复觉木隆藏戏队的想法,是2001年夏天产生的。当时村里正在进行“谋跨越、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工作组和村委会要求各家各户订计划,提措施。从小就喜爱藏戏的琼达,灵机一动,想起了已解散停演多年的本村藏戏队。心想,若是能把在西藏曾经享有盛名的觉木隆藏戏队重新组建起来,走民间市场化发展的路子,不仅能为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出把力,还可以使群众增加收入。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里同是藏戏迷又是好朋友的单增卓玛,两位刚30出头的女村民越谈越投机,越说越兴奋。经过一遍又一遍地商量,一次又一次地谋划,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在她们的头脑中形成了。
她们首先挨家挨户地拜访了原藏戏队的几位老演员,听说要恢复藏戏队,老艺人们十分高兴,一致表示赞同。多吉、群培平措、旦达、多木觉、群增和仓觉,都是原觉木隆藏戏队的老骨干,其中有两位1964年还曾代表西藏演艺界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76岁的多吉老人拿出当年接见时的合影照片,激动地说:“觉本隆藏戏是藏戏的代表,是咱们藏族传统文化的宝贝,丢掉了不但可惜,而且是犯罪。你们能把它恢复起来,那可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想想容易做起来难。19人组成的觉木隆藏戏队拉起来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三无”:无资金、无服装、无道具。为解燃眉之急,琼达找亲戚支援一万元现金,为藏戏队解决了最基本的服装和道具。没钱买面具,就向邻村的藏戏队求援,把人家闲置的旧面具借来用。队员排练的工钱无着落,琼达请求村委会给予支持,村里领导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决定给藏戏队发两个月的生活补助。为了自筹排练资金,尽快承接演出任务,他们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请老艺人当老师,手把手地教青年演员,从唱腔、表情到舞台动作,一句一句地辅导,一个人一个人地纠正。经过努力,很快完成了八大传统藏戏之一《卓瓦桑姆》的排练。有了一台主打戏垫底,他们又赶排了一批歌舞节目,到第二个月就开始正式演出了。当时正逢望果节,在本村的首场演出很成功。消息传出后,附近乡村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出。古荣乡加荣村原打算请另一个单位的藏戏队,可群众一致要求请觉木隆藏戏队。演出当天,村委会大院内人山人海,围墙上都挤满了人,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台下叫好声此起彼伏,天已经黑了,还下着雨,仍有很多群众不愿离去,要求继续演。村党支部书记巴珠握着琼达的手,激动地说:“真没想到你们演得这么好,这么受群众欢迎,明年过望果节时一定还请你们来”。通过连续演出,藏戏队不仅有了一些收入,队员们的表演技能也得到了较快提高。
藏戏队起步不久,又一个难题摆在了琼达的面前。公开演出一个多月,虽然有了一点收入,可除掉集体开销,每人每天只能开5角钱工资,于是有些演员打起了退堂鼓,觉得每天又是排练又是演出,风吹日晒,脸都脱了几层皮,结果闹个白辛苦,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好。因此,请假的请假,装病的装病,有的家长还以农活忙为借口,干脆拒绝孩子参加藏戏队活动。见此情景,村里村外传出风言风语,有的说,琼达要能把藏戏队真正搞起来,公鸡都能下蛋,石头都能开花。有的说,当年人民公社都没能把藏戏队坚持下来,她一个农村妇女算什么,真是自不量力。听到这些闲言碎语,琼达和单增卓玛哭了,感到委屈,她们想过放弃,但又舍不得。性格倔强的琼达,从来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她鼓励同伴说:只要坚持,一定能成功!她俩去县城,跑拉萨,进机关,找熟人,拜领导,汇报情况,恳求支持。两位普通农村妇女挽救传统藏戏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她们伸出了援手。拉萨市文化局在局领导的带动下,当即自发地开展集体募捐活动,为她们解决了2000多元经费。局主要领导还动员两位私企老板,一块到现场观看觉木隆藏戏队的排练和演出,进行实地考察。当两位私企老板了解到觉木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