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东北地区部族分离主义运动探析
印度东北地区位于南亚和东南亚的连接点,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该地区包括阿萨姆、那加兰、梅加拉亚、特里普拉、米佐拉姆、曼尼普尔6个邦以及所谓的“阿鲁纳查尔邦”。按印度官方统计数据,该地区总面积为255037平方公里,占印度总面积的8%;人口为3741万,占印度总人口的3%。该地区也是印度部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大约有200个表列部族。
自印度独立以来,该地区的一些大部族为了从国家政治中心获得自治(成立单独的邦或独立建国)而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包括政治斗争、武装叛乱乃至恐怖主义活动等。这种分离主义运动与部族冲突、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长期困扰印度国内安全的一个“慢性溃疡”。印度政府从促进民族和解、增强国家认同的政策理念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乃至外交措施来应对分离主义运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主要的分离主义组织同意在印度联邦体制框架内通过政治谈判谋求妥善解决,但仍有少数极端组织坚持暴力斗争。可以说,印度东北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持续时间之长和发展、演变之复杂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罕见的,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一、印度东北地区部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
印度东北地区分离主义运动的主体是一些土著部族。在该地区,部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30%,除了阿萨姆邦和特里普拉邦,其余几个邦的部族人口都超过了各自邦总人口的60%。印度东北地区的部族主要有那加人(Naga)、米佐人(Mizo)、库基人(Kukis)、梅泰人(Meeteis)、博多人(Bodo)等,他们大多属于蒙古人种,其语言属于藏缅语族,其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泛灵信仰为主。
在印度东北地区最早开始分离主义运动的是那加人。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就要求建立自治的“大那加兰”(包括现在的那加兰德邦、曼尼普尔邦、阿萨姆邦和“阿鲁纳查尔邦”的一部分)。二战后,那加人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以作为他们在战争中积极支持英军的奖赏。那加人曾于1947年8月14日宣布“独立”,其主要政治组织“那加民族委员会”(Naga National Council,简称“NNC”)在1951年5月就“独立”问题举行了非法的公民投票,99%的人支持独立。对于那加人的要求,印度政府坚决拒绝,并派遣阿萨姆步枪队(Assam Riffles,印度陆军领导下的准军事部队,司令部设在当时阿萨姆邦的首府西隆,主要职责是守卫印中、印缅边界以及保证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进驻那加山区,逮捕那加民族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956年3月22日,那加民族委员会领导人费佐(Phizo)建立了那加联邦政府和那加联邦军,正式开始了武装暴乱。同年4月,印度军队迅速平息了该叛乱,费佐被迫逃亡英国。随着1963年那加兰邦的建立和1975年《西隆协定》(Shilong Accord)的签署,该地区的大规模武装叛乱基本结束。但少数极端分离势力在20世纪80年代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地下组织“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National Socialist Council of Nagland,简称“NSCN”),继续同印度政府对抗。1988年,该组织一分为二,卡普兰(Khaplang)领导的NSCN(K)和伊萨克(Isak Swu)、穆维阿(Muivah)领导的NSCN(IM)成了反叛活动的主角。1997年和2001年,在印度政府的强力打击下,这两个主要叛乱组织分别同印度政府签订停火协议,为政治解决那加兰问题创造了条件。后来进行的多轮谈判并未取得多大的突破,尤其是在“大那加兰”这一核心问题上,双方立场相距甚远。此外,两个武装派别之间为争夺主导权而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也大大增加了谈判的难度。因此,这个亚洲持续时间最长的分离主义运动能否最终妥善解决,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米佐人聚居在米佐山一带,信仰基督教的米佐人占整个部族人口的87%。国大党曾许诺独立后允许其脱离阿萨姆邦,实行自治,但并未兑现。由于宗教分歧及政治、经济权利分配不合理,米佐人的离心倾向逐步增强。1959年的大饥荒以及阿萨姆邦政府救灾不力成了分离主义叛乱的“催化剂”。1960年,阿萨姆语被定为邦的官方语言,米佐人对此强烈反对。1966年2月26日,拉尔登加(Laldenga)领导的“米佐国民阵线”(Mizo National Front,简称“MNF”)及其军事力量“米佐国民军”(Mizo National Army,简称“MNA”)开始武装叛乱,其政治目的是把米佐山区从印联邦分离出去。印度政府出动军队迅速稳定了局势,随后通过政治手段逐步解决矛盾。1986年,拉尔登加领导的政党在邦议会选举中获胜,标志着该地区实现了政治稳定。1987年2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米佐拉姆邦,并拨款3000万美元作为“和平红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