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几个误区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谈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几个误区
杨馥婷
(卓尼县藏族中学,甘肃甘南747600)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几年来笔者就学生记叙文写作做了一点探索,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存在几个误区,本文就这几个误区作详细说明。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误区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是衡量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而在所有的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又是重中之重,它是各类作文的基础。根据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虽然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比较清楚,但写起来就是不够得心应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手写来,不列提纲
列提纲是写作文的第一道工序,是对一篇文章立意及布局的总体规划。所谓“纲”,就是鱼网的总绳,只有抓住总绳,整个???网才能提起来。我们写文章,首先确定的应该是“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写”。如要写《我最熟悉的人》,首先应该确定这个人是谁,是父母长辈,还是同学朋友,他有哪些特点,做过什么事情,要从什么地方写起,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就是列提纲的内容。列了提纲,自己才能心中有数,写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只写一面,不换角度
写记叙文最主要的就是人和事。我们有一部分同学写起来只写自己如何如何,感觉怎么样,却不写自己所感受的对象。我们应该从事物的角度出发,写事物对自己怎么样,是喜爱还是讨厌。如《记一辆纺车》(初中语文第四册),吴伯萧写初学纺线的人因不会纺线而生纺车的气,可“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等待、等待。
”这就是从纺车的角度写感情,让人觉得人对纺车有感情,纺车对人也充满了感情,从细微处点明记纺车的缘由。再如,说“月亮对我笑!”我们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是绝对不会笑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亘古如此,却为何现在笑,而又不对别人笑,偏偏对自己笑?李白也写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来李白心中悲苦,月亮也能代表愁心,而“月亮对我笑!”中的“我”心中高兴,月亮也成了朋友,在对“我”微笑。只有从两个方面对照着写,才能体现感情是双方面的,文章才会活起来。大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花本是很愉悦的,为何花会流泪,就是因为诗人忧国思家,悲不自胜,故而觉得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鸟似有知,也恨别而心惊。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以“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为开头,以“高高兴兴走进了校门”作结尾写一段话。甲同学这样写道:“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太阳已经出来了,照在我身上,有两只鸟儿在树上叫着,我向它们挥了挥手,高高兴兴走进了校门。”乙同学却这样写:“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温暖的太阳跳出山头为我送行,路旁的白杨树闪闪发亮,两只鸟儿叽叽喳喳地向我问好,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高高兴兴走进了校门。”同样的开头,同样的结尾,同样的事物,但读起来感受却不一样,很明显乙同学写得要生动得多,这就是他站在太阳、鸟儿的角度写出了感受。
三、一笔写成,不加修改
我们常说“文章不厌百遍改”,一篇好文章,从很大程度上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写文章就好像加工一件产品,只做出来而不精心打磨,还不能算是一件成品,好的产品应该是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写文章更是如此了。文学大师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之多。我们敬爱的领袖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二文中要求文章写完后多看几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他自己修改时,连标点也不放松,他的文章就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写完作文后草草看上一遍,有的甚至连一遍也不看,致使作文左涂右抹,错别字满篇,至于病句之类的错误,那就更多了。
总之,中学阶段的记叙文写作,在注意把握六要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文章的生动性。对一篇文章不但要做好宏观上的统筹,还要做好微观上的组织,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写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