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补充_导线测量
测距现在一般均采用全站仪来进行 内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外业工作全部是在为内业做准备 将所有已知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改正数等用后边的方法来求 连接角均未观测的情况很少见,不做重点讨论,而且计算方法不做要求 (1)根据观测值初步推算导线点的坐标增量和导线点坐标 (2)根据推算所得的B点坐标与已知坐标求得坐标闭合差计算坐标闭合差 (3)按照各条导线边的边长进行闭合差的分配 (4)计算最终的坐标增量,并通过与之相连的前一个点的坐标计算各点坐标 (1)根据已知方位角和转折角的观测值来初步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2)将初步推算所得的BN边的方位角与其已知值相减得到方位角闭合差 (3)按照观测角个数来分配方位角闭合差。式中n为观测角个数,与书上定义不同; (4)计算方法与前者相同,但初步推算坐标时所采用的是分配后的方位角值 (5)根据改正过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坐标值 (1)n为观测角个数 (2)全长闭合差一般没有明确的限差, (3)相对闭合差于观测仪器有关,普通仪器一般为1/2000,而用全站仪一般为1/8000 相关的计算方法见书上的例题,无连接角的附合导线计算不做要求 闭合差超限时,不能盲目的对每一个角度都重新测量,而是要先大致定出有问题的点,然后再检核 导线全长闭合差的检验是要在角度闭合差不超限的前提下进行 两种查错方法只适用导线中只含有一个错误的情况 例题:附合导线的计算 124.08 164.10 208.53 94.18 147.44 ?AB ?CD XB=1230.88 YB= 673.45 XC=1845.69 YC=1039.98 43?17?12? 4?16?00? 180?13?36? 178?22?30? 193?44?00? 181?13?00? 204?54?30? 180?32?48? ?B ?1 ?2 ?3 ?4 ?C A B 5 6 7 C D 8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5)推算各点坐标。 图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号 转折角 (右) ? ? ? 改正后 转折角 ? ? ? 方位角 ? ? ? ? 边 长 D (米) 坐 标 增量(米) ?X ?Y 改 正 后 增量(米) ?X ?Y 坐标(米) X Y 点号 A B 5 6 7 8 C D 180 13 36 178 22 30 193 44 00 181 13 00 204 54 30 180 32 48 124.08 164.10 208.53 94.18 147.44 B 5 6 7 8 C 1230.88 673.45 1845.69 1039.98 +8 +8 +8 +8 +8 +8 180 13 44 178 22 38 193 44 08 181 13 08 204 54 38 180 32 56 1119 01 12 43 17 12 4 16 00 43 03 28 44 40 50 30 56 42 29 43 34 4 48 56 +90.66 +116.68 +178.85 +81.79 +146.92 +84.71 +115.39 +46.70 +107.23 +12.38 738.33 +614.90 +366.41 +614.81 +366.53 ?x = +0.09 ?y =?0.12 ?=? ?x + ?y =0.150 2 2 K = = ? ?D 1 4900 1 2000 -2 -2 -2 -1 -2 +2 +3 +3 +2 +2 +12 -9 +90.64 +116.66 +178.83 +81.78 +146.90 +84.73 +115.42 +107.26 +46.72 +12.40 +614.81 +366.53 1321.52 1438.18 1617.01 1698.79 758.18 873.60 980.86 1027.58 1119 00 24 ? ??理=1119?01?12? ??= ??测???理=?48? ??容=?40??6 =?98? §4 单一导线的计算 1、连接角观测情况 ▲ 仅有一个连接角 ▲ 有两个连接角,全部观测 ▲ 有两个连接角, 观测一个 ▲ 有两个连接角, 均未观测 §4 单一导线的计算 2、支导线的计算 N A P1 P2 β1 β2 S1 S2 (1)反算αAN; (2)根据A的坐标和αAN、β1 、 S1来推算P1点坐标;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