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巴,一个宁静而温暖的山村
车离开林芝八一镇约20公里处,隐隐约约看到了几户人家的房屋,撒落在并不高的山上。汽车拐上山路,直奔那镶嵌在山水间的村庄。
村口碰到一位中年男人,一问正是村长,太幸运了。
我们高兴地跟在村长的后面,绕过几家,爬上了斜坡,慢慢的往上走去,往左一拐,出现了一条宽度刚刚可以开一辆小车上去的土路。村长打开门,就听到了狗的叫声,这种声音,在西藏无处不在,藏族的每个家庭里几乎都养狗。村长说你们不要害怕,说完领我们进了右边的房子,我还没有看清小院,但看到了一位老人坐在正门的房屋门口晒太阳。
一进房间,屋里的装饰既传统又现代。屋里很明亮,有电话、电视,也有炉灶、卡垫,透着浓浓的富裕生活的味道。
村长用我们听不懂的话喊叫着,过了一会,一位穿皮毛缝制的“果秀”的藏族妇女进来,她腼腆的对我们一笑,给我们打起了酥油茶。村长给我们介绍这是他妻子。
村长叫米玛,是“星期五出生”的意思。他的妻子叫聪吉,他与岳父、岳母住一起,刚才门口见到的晒太阳的老人就是他的岳父。岳父叫旺吉,岳母叫次明。
只有一小会儿,阿佳聪吉就打好了酥油茶,面带微笑的给我们倒上。聪吉长得很好看,皮肤很细腻,脸颊上一抹红,透着美丽和建康,只是身上穿的皮制坎肩上油乎乎的,我不敢问为什么不洗,因为我曾听说,藏家人的服饰上的油越多,显示这家人的生活条件越好。
边喝茶,边聊天,村长告诉我们:“村子里有41户人家,大部分是工布人,少部分是从昌都移民来的康巴,还有一部分是团结族。”
“什么是团结族?”村长笑了:“团结族就是藏汉结合的后裔。”看着村长很有水平的回答,我不再提问。村里并没有汉人居住,不知这里的团结族是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赵尔丰在川滇藏区推行改土归流,其部在工布驻军时留下的后代。
外面的天气很好,村长提议带我们出去走走。
真巴村海拔在3000米左右。村里的路时而弯曲,时而悠长。村里许多村民悠闲地蹲在路边聊着天,村长告诉我们青稞已经全部收完了,过段时间还要种冬小麦,这会儿比较闲,村民有的出去打点临工,大多数闲在家里。我走过去和几个蹲在一起聊天的妇女打了招呼,她们很热情的用汉语笑着直接问我:“你们要藏鸡蛋吗?”
我知道藏鸡蛋是藏族人家里创收的来源,藏鸡是在漫山遍野里到处跑,吃的是野山菌、小虫子,所以下的蛋比一般的鸡蛋要贵一倍,营养价值也比一般的鸡蛋高很多。她们告诉我藏鸡隔一两天才下一个蛋,我很想知道藏鸡蛋是什么样的,旁边的一位藏族小伙子便飞快的跑步去拿藏鸡蛋。
藏鸡蛋原来比一般的鸡蛋小一半,价格一元钱一个,我买了30个,让她们煮好,以便带在路上吃。
绕了一圈,村子的村民,还有牛、羊、猪,在阳光的照耀下,自然、和谐。让我感到了久违了的温暖。
当我们往回家路走去,碰到了村长的岳母,我也和藏族人一样称呼村长的岳母为阿妈。我上前搀扶着阿妈,她微笑着和我用藏语交谈,可我一句都听不懂,只是不停的点头微笑,表示回敬。
村长和老岳母、老岳父同住,岳母、岳父都很善良、一辈子都很勤劳,以前家里全部由妻子和岳母、岳父在照顾,他自己从早到晚忙村里的事情,一双儿女都在拉萨上中学,到了节假日才回来。现在两位老人年纪大了,在家安度晚年,一家人生活得很和谐。
这时候,阿妈手拿着捻羊毛的工具走进来了,坐在了门口的小板凳上,绕起了毛线。我开始端详起老阿妈来:满头银发,脸上的皱纹并不像其他藏族妇女的那么深,也看不出沧桑来。她动作娴熟地捻着毛线。
从聊天中我知道,村长是个很有能力的男人,也很善良,对村子里的村民就像父母官,什么都管,小到谁家有困难,帮着找临工;大到盖房娶媳妇。村子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当地很有威望。
从村长说话中知道,几年以前的真巴村,房屋简陋,连通全村的一条土路,每逢雨季便泥泞不堪。村中群众经济收入低,年年守着满树个大皮薄的核桃却苦于无致富之门。
近年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真巴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家盖了新房,村里新建了漂亮的村公房和环村路,安上了自来水、电话,差不多家家都有电视。真巴村调整了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经济林木,饲养藏鸡藏猪,也鼓励村人外出打工,每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近6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
近年来,村里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还举办一些农技培训,内容有果树嫁接、修剪,玉米栽培和管理,温室大棚搭建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牲畜常见病防治等,让村里人长了不少见识。
傍晚,村长一家请我们和他们一起吃饭,村长拿来了家里最好的食物来招待我们:青稞酒、酥油茶、奶酪、核桃,还有一个水果盘里放着小饼干、糖果、小麻花。看到这个水果盘里的食物,一下子让我想起了以前家里过年,家家都有这样的盘子,里面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