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大爷的剃头挑子
那些消逝的手艺
我们无法阻挡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更无法减慢甚至停滞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在我们生活中早已习以为常的事,随着社会发展到现在,和整个社会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也许,有那么一天,那些老旧的行业,那些曾经能真切感受的手的温暖,只能永远出现在我们的回忆里。
袁大爷和宋婆婆的剃头摊子摆在自力巷口,从退休到现在一晃就是20年。巷子不太当道,靠着斑驳的墙,摆上2张椅子,就是老两口的剃头摊子,旁边的墙上写着鲜红的“拆”。
去时,袁大爷正在理发。右手执剪左手拿梳,只顾认真剪发,椅子上的老人不睁眼也不说话,末了,睁眼看看,微微笑,然后径自往后倒,似有灵犀,袁大爷适时放下椅子的横杠子,安顿老人躺好,绞张热毛巾为老人搽了搽脸,旋即拿起软刷子沾了剃须粉,抹匀,拿起老式剃刀开始刮面,最后拿剪子铰干净鼻毛,唤醒微微入睡的老人。整个过程约40分钟,流畅纯熟,甚至没有言语交流,“老熟客了。”袁大爷手里拿着5元钱看着老人的背影笑。
离老两口剃头摊几百米开外,是城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林立着多家高级美发店,往来的红男绿女,更习惯穿梭其中,就算偶有经过老两口的摊子,大都只是好奇的看看,很少有人坐下来剃头,对刮面更觉陌生。而更多上了年纪的老顾客,就算坐足1小时车程,也要让老两口亲手理发,只因为那份体味了几十年的熟悉感觉,让他们觉得安心。
到现在,老两口还坚持穿着当年在国营理发店上班时的白大褂工作装。所用器具,也全都是“老东西”。推剪、刮脸刀、软毛刷子……两张理发椅年岁大约70多年,由30年代浙江上海等地的师傅集体进入重庆理发市场时,千里迢迢带过来,当过理发椅、伪装过饭桌、最后又做回理发椅。
面对日益临近的房屋拆迁,老两口很无奈,袁大爷今年80岁,宋婆婆也整70岁。在自力巷生活了大半辈子,从平房变楼房,既舍不得这住了大半辈子的巷子,也舍不得那些上了年纪的老顾客。以前摆摊剃头为了生计,补贴家里人,现在就图个老来乐。每当白发苍苍的老顾客问:“房子拆了,摊子搬那儿啊?”袁大爷都呐呐不言,宋婆婆到爽快:“搬去和小女儿住,不理啦,老啦,回家享儿孙福。”
没有手表不看时间,见着路上行人变少,宋婆婆便开始收拾摊子。把镜子摘下来放进布包,工具一样样清理干净放进工具袋,椅子靠背放下来,最后放下头顶的塑料棚,老两口一人一头往里裹,最后袁大爷用绳子慢慢缠好,宋婆婆在另一头自然接过来打结,这样的动作重复了20年。请的力哥早就等在一旁,宋婆婆提热水瓶,袁大爷拎小凳子,一前一后朝家走……
不是每一朵鲜花都能成为果实,但每一粒果实都曾经是鲜花。
链接:逐渐消失的手工职业
翻瓦匠
过去,城市里平房多,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尘土、枯枝树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或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须请翻瓦匠来翻瓦。
翻瓦匠多为三五个人一伙,分工细致。两人在房顶翻瓦,一人站在房檐边接,下面的就把瓦摆放整齐,另外一个人根据更换情况,去砖瓦窑买瓦。待一座房顶瓦梁全部露出来,用扫帚清除掉杂物,再开始重新盖瓦。盖好后,还要把瓦楞、屋檐重做,稍微讲究些的人家还要求翻瓦匠在瓦脊两头刻莲花、龙头。
翻瓦匠苦干一整天,主人一般要免费供应茶水、香烟,中午晚上两顿饭,然后再结算费用。工价一般按房子的面积以及补的新瓦数量计算。
修钢笔
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师傅把钢笔小心夹在一个模具中,用喷灯熔化一根金丝,再用一根针挑起一点,蘸到笔尖上,待冷却了,用细砂纸轻轻磨试一番,又是一支书写流利的好钢笔了。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
补锅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极其微薄。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有所改善。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大师傅可以“通吃”,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但随着生意的萧条,这些作坊入不敷出,在经济的浪潮下逐渐分解为个体户的行当了。
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悠悠是唱“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有意思的是,把铝锅底换了,补锅匠还不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补锅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攒够了钱的补锅匠,才可望开一家小店,稳稳当当地吃起手艺饭。而一些头脑灵活的补锅匠,又开始在琢磨修理高压锅、电炒锅或者电饭煲了。
缝穷
缝穷是北方话语,在南方就直接呼为“补衣服的”。从事缝穷的是些中老年妇女,劳动力逐渐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参公管理企业编制.doc VIP
- 参公、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x VIP
- 22D701-3电缆桥架安装(26.9MB)(26.85MB)5ce2e72e69780631(1).pdf VIP
- 学堂在线 日语与日本文化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平稳性关键SOP、一般SOP示例.pdf VIP
-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第3版):热作用特种加工技术PPT教学课件.pptx
- 公、行政编制与事业5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 VIP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新工艺及关键技术.ppt VIP
- 社区矫正心理测试.docx VIP
- 西双版纳傣自治州“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