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芒康多拉日朝.docVIP

走进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芒康多拉日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芒康多拉日朝      多拉日朝的各种石刻造像   2007年5月下旬,我趁在芒康县工作调研之际,慕名前往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宗西乡考察多拉日朝的石刻艺术。一个个充满灵气和艺术魅力的石刻画像,一个个透露民间艺人高超技艺的石刻艺术,深深地感染和震撼着每一个虔诚朝拜、欣赏它的人。      多拉日朝的简况      多拉日朝位于芒康县的北面,离县城噶妥镇103公里的达拉村俄多山的半山腰上,海拔约4200米。公路只能通到山麓,上山的路很陡,需要骑马或走路。多拉日朝中的“多拉”是藏语的音译,意为“石头佛像”;“日朝”也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山间修行的小地方”。据芒康县民族宗教局负责人介绍,多拉日朝建于1566年,属宁玛教派的尼姑寺。   当我们骑着马,在满是乱石丛中沿着古人开辟的崎岖小路,艰难地向上攀登时,肃然对那些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的开拓者怀着深深的敬意。骑马大约走了40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了位于俄多山半山腰的多拉日朝。向我们介绍情况的是该寺管会主任多吉玉珍,今年67岁。据她讲她3岁左右就在多拉日朝跟姐姐一起学经。当她知道我们是专门来考察多拉石刻艺术,甚为高兴,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介绍情况。她说,多拉日朝总的地势犹如宁玛派大师莲花生结跏趺的坐势。多拉日朝的石刻造像位于莲花生大师的额部,刻有六字真言的上万块玛尼石堆的地方是他的肚脐处。经老尼姑这么一点拨,多拉日朝的地形仿佛鲜活了起来。你看,俄多山势犹如饱经沧桑的一位老人,盘脚端坐在那里。高高的山峰直插蓝天白云间。早期用于修行的简陋石板小屋就在山的顶峰处。在半山腰是多拉日朝的核心处,山的阳面建有较为简陋的尼姑房舍,阴面是用玛尼石围成的玛尼圈,多拉日朝露天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就位于尼姑房舍和玛尼堆的上部。整个山漫山遍野的都是片石,到处都是天然石板,有着取之不尽的天然石料。      走进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      多吉玉珍老尼姑非常虔诚地先带我们参观多拉日朝的主供佛――释迦牟尼石刻像,石刻像供奉在一座有4.50平方米的殿堂里。像宽额螺发,双耳大而垂肩,面相扁圆,脖子短,着袒右肩袈裟,双眉呈弯月状,双目微闭,唇角微上翘,呈现出慈祥、端庄的神情。跏趺坐姿,躯体浑厚结实。这尊释迦牟尼石刻是多拉石刻艺术中体量最大的,像高约2米。再往上走,在一个小殿堂里供奉有金刚大势至菩萨石刻。一面双臂,3只圆圆的慧眼呈三角形排列,张嘴露牙,双耳下垂至肩,戴项链、臂钏、手镯,腰围虎皮裙,右手执着金刚杵往上举,左手抬至胸间,腿右屈左伸而立。整个造像体粗结实,显示出威猛有力。左右供奉有高约30公分的释迦牟尼和莲花生大师的圆雕像。   在一座单独的露天石阁里,一块大石版上雕刻有左右面对面的两尊人物像。两尊人物都有背光和头光,游戏坐姿。左面人物面朝右面,头戴帽子,上面雕有花瓣。竖眉大眼,双目睁视前方,鹰沟鼻,嘴微张,神态专注。饰有项圈、璎珞、臂钏和手镯。右手上伸似乎抓着什么,左手自然下垂。一条长长的飘带从背后缠绕到手臂上。他右面的人物面朝左面,眉目清晰,鹰爽钩鼻,面带微笑。内着交领衣,外披袈裟,双手在胸前作法。在他身旁左右各刻有一朵盛开的花朵。以上两尊画像形象写实,生动传神,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在介绍这两尊画像时,多吉玉珍老尼姑神秘风趣地说,这是一个一天之内可以喝100桶青稞酒的大成就者。他为了喝完100桶青稞酒,用法力定住了太阳。所以,我们称这尊画像叫“巴羌通”(意为能喝青稞酒的神)。当我准备撰写这篇文章时,也查阅到了这么一个资料:他的真名叫毗瓦巴,是印度80位大成就者之一,大约生活在七八世纪的印度人。生平事迹充满传奇色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与卖酒女打赌而定住太阳的神通故事。一次,毗瓦巴走到一家酒馆,他请求卖酒女施舍他一碗酒和一碟饭。卖酒女作为施舍的条件是要他定住太阳。结果毗瓦巴施展瑜伽法术,定住了太阳,从而获得了酒饭。我想,多吉玉珍老尼姑说的和资料中查到的故事来源应该是一致的,说的也是同一个故事,只不过在民间的口头传承中更多地加上了后人的理解罢了。再往上走100多米,就是比较集中供奉各类画像石刻的露天博物馆。      石刻金刚大势至菩萨      在高低不平的山上,用石板干垒的方式砌了一道不规则的长方形围墙,再将石刻画像供奉在砌有50公分左右的石台上斜靠在围墙旁。少数比较精致的石刻佛像,采取了一定的防雨措施,即每隔2米左右隔开为一阁,上面盖有石板,以防雨水直接侵袭石刻画像;多数只是简单地将石刻画像上面的石板往外伸长30至50公分不等,以防雨水。供奉的方式,有的在每阁内供奉一尊画像,有的供奉有两尊、三尊或多尊,多数只是简单地排列。据老尼姑多吉玉珍介绍,过去有一本专门介绍多拉的《多拉神山志》,可惜我们这次没有看到。她说在室内供奉的有释迦牟尼、莲花生大师、金刚手菩萨,在露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