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木版画的奇葩
1、中国民间木版画简介
中国民间木版画按照实际的应用和形式特点,大致可分作十二类:1、门面,包括门神、魁头、房门对、栏门判等;2、年画,包括中堂、配轴、屏条、横匹、格景、斗方、窗顶、窗旁、炕围画等;3、窗花,包括彩印窗画、剪纸印画等;4、灯画,包括灯笼画、走马灯画、灯谜画等;5、幡画,包括彩印门笺、重阳旗、拂尘纸、桌围画等;6、神像,包括常供神像、仪式神像、神位牌、祖宗轴等;7、纸马,包括甲马、纸钱、纸钱面纸等;8、插图,包括扉页、小说绣像、小说全图、技艺图像、事物图像、地形图等;9、扎糊,包括冥器印件、冥衣包囊、版印风筝、墙纸、砑花笺、磨棱纸等;10、印记,包括店铺戳印、仿单、标签、商品包装等;11、博戏,包括叶子、酒牌、马吊牌、纸牌、彩选格等;12、其他,包括版印绣稿、版印扇面、消寒图、版印玩具、龙凤启、冥币等。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一般认为是发明于唐代或唐代之前,至唐代中期已很成熟。其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雕版印刷术的有力推手,佛教徒非常追求偶像崇拜,他们不仅需要复制经文经咒,还需要大量复制佛像。除塑像、铸像、织绣、木雕、烧瓷、建石窟、造佛像外,他们还发明模脱塔佛,石刻线描佛画、雕制佛印、刺孔漏印佛像等多种方法。这些复制图像的方法与复制佛教经文之间显然存在着矛盾,佛教徒迫切需要发明一种技术,把复制图文统一协调起来。经过努力终于创造出一种新方法,这种技术就包括版画在内的雕版印刷。所以传世的早期佛教印品,有图有文,甚至以佛像为主。现存最古的印刷品,是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全卷长五米多,卷首刻有精美的扉画,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卷末刻有“王阶为二新敬造普施”的说明。这是宗教信仰借民间美术之形式的一个实例,也是刻书与刻画同步的明证。同时,农业生产重视节气,而阴阳五行之说在古代直接联系着人们的活动,需要有大量的历书,所以印造历书便成为印刷术发明之后的一大功用。唐代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历书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木版印刷的兴起正是适应着民间信仰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因为实用、方便、美观,才引起了上层的关注和文人的重视,所以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普遍开花,几乎无处不用。从记录宋代都市生活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书可以看出,民间印刷非常活跃。金代平阳(今山西临汾)姬家刻印的《四美图》,其题材已世俗化,并且带有后来民间年画的特点。从宋元到明清,全国出现了许多个雕版印刷的中心,印刷书籍的插图,张挂的画片,以及神像、纸马和装潢、仿单、纸牌等等,其延续达一千二百年之久。早期的雕版印图是跟着印书走的,即为书坊所兼作。待到明清时代,有些年画作坊扩大经营,才出现了独立的行业。至于发售年画的店铺,一直是“行商”多于“坐贾”。民间流传的一些叫卖年画的歌词,也说明了这一特点。而更广泛的普及工作,则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和专卖纸张的“南纸店”,自印自卖,形成全国性的网络。
2、云南纸马简介
纸马就是地下纸钱,是中国民间木版画中的一种,在台湾省,又被称为金银纸。古人画神像于纸上,都有加绘马匹为乘骑之用,祭拜完毕后将纸烧化,象征神佛骑马匹上天去了,因此在古代有“纸马”的称号。在记述元末明初开封市井生活的《如梦录》中,仅纸马铺便有十多家,多是同香烛等兼卖。云南民间美术研究者多称纸马为“甲马纸”,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除大理白族、楚雄彝族之外,都不用纸马作信仰的媒介。
云南纸马是云南民间信仰借助雕版印刷术,把明代初移民带来的纸马祭祀仪式保留下来,其实质是民间信仰以雕版印刷为载体的一种民间信仰宗教造型艺术品。民间信仰在云南有着漫长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沧源崖画、古滇国青铜器艺术中的祭祀场景,直到今天仍然流行在边疆地区的祭祀活动中,可以看到其源远流长的状态。以崇拜自然、万物有灵和鬼文化为精神意蕴的民间信仰,在云南经久不衰。民间信仰的弥漫性特点,注定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永远处于难解难分的胶合状态,而这种状况的普遍存在,是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间文化发展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之所在,没有民间信仰的参与或影响,反倒是不可理解的。而在某种情况下,民间信仰甚至是作为民间文化发展的内驱力而存在,这也是人力所无法更易的、不可抗拒的规律。
云南纸马在制作上基本都是采用雕版单色印刷,即黑白木刻。有利用色纸作底者,但极少用人工赋色,如果把云南纸马的艺术形态与中国版画发展史作一些比较的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云南纸马的艺术形态还停留在明代的木刻技法水平的阶段,仍然只印墨线,赋色则要人工完成,还未发展至明代后期的套版套色印刷制版画的技法水平。究其原因,历史上汉族移民至云南以明代时期最突出,所以至今保留的纸马印刷的形态仍然是明代的面貌。
云南纸马的印刷情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