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201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2015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一)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的什么,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是简单的一条一条经验的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二)具体的学习理论; 教学(instruction或learning and teaching)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师生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的互动过程,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四、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五、教育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学科的关系 ;(三)教育心理学与其它教育学科的关系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方法与程序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行动研究 ; 情境性;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第二章 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现象:从眨眼睛到看见红色交通灯停止前进;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与心理过程;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一个神经元一般由一个轴突,可以数个树突。;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信息) 传递信息 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将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后产生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传出的信号(神经冲动)传向效应器(肌肉和腺体) 中间神经元(连接神经元)连接传入和传出的神经元,传递神经冲动;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躯体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脊髓: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 脑;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脑主要由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组成;3.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大脑外层叫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大脑的心理功能区;2、语言功能区:人的语言包括听、说、读、写四大功能。听觉语言中枢在左颞叶上回后部,语言运动中枢在左额叶前中央回下部,阅读中枢在左顶叶下叶角回;书写中枢在左额叶额中回。;4、情绪、情感功能区:边缘系统是情绪的高级中枢,怒中枢在杏仁核、中间灰质、恐惧中枢在下丘脑,快乐中枢在隔区和前脑束。;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和协同作用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惟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惟占优势。;4.脑功能的集中表现--反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肉—— 流唾液(无条件反射) 铃声+ 肉—— 流唾液 铃声———— 流唾液(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被动 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主动(桑代克、斯金纳);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形成的固定组合。如骑自行车。 动力定型是人形成习惯的生理基础。;(二)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所谓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二、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视觉:眼辩颜色 听觉:耳听声音 嗅觉:鼻闻香臭 味觉:舌尝酸甜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惟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喝开水后吃苹果不觉得甜,带手表 感受性下降 光适应:快(一两分钟) 暗适应:慢(30~40分钟),感受性提高。 戴波长在620纳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