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1.ppt

语文第四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第四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1

③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 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3分) 译文: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 过的天下事,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 事,不能中途停止啊。 【参考译文】 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不被近处的事物所遮蔽,才可以抒发我胸中广大而高远的志向。所站的地方越高,看到的地方越远。以前,孔子登上泰山后,就认为天下变小了,不是指人的目力能穷尽广阔的天下,而是因为天下群山中高大邈远之境没有超过泰山的,到了泰山就感觉到胸怀豪迈旷达,即使广阔的天下,也不能够扰乱自己的思绪。 同治四年,我在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徐州的幕府中做事。曾公的名望在全国为人们所推崇。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申甫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入山。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名胜古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 那些偏僻的不在路边的小路没有去。所登过的山没有赶上这座山的百分之一。而泰山景色美丽、富有灵气,各有各的美景,意象大不相同,但描绘又描绘不出来。我因此没有写出来。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抬头望岩石的缝隙,白云悠闲地飘浮。越阶可以向上,不知道通向何处。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想前进却又有所顾忌,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 停下来。等到达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停靠,像拱形,又像蹲踞。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徂徕山高耸在它的上面,高出群山,它的山峰仿佛能达到泰山的半腰;而郡城坐落在原野上,大概像围棋盘上的方格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然后才知道不登上泰山的山顶就不知道众山的确不高呀。人的自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走出尘世之表象,摒弃浅陋狭隘的见解,那万物就不能成为蒙蔽我的事物了。而事物特殊的形态,奇特的意趣,在我所注视的范围内没有隐匿的。有形的高不能够长久地保持,而无形的高不可以缺少。 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集中视力来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天下事,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中途停止啊。” 过了三天,赶着马很快回到了济宁,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四、语言运用(8分) 15.把文段后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 语意连贯。(每一处横线上只填一句,且只填 序号)(4分)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 山而小天下”对后世文人名士产生了巨大影响 和示范作用,________。曹植宣称“我本泰山 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______。 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________。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________。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 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________。 ①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 ②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 ③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 ④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 ⑤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 解析 这是一道嵌入式衔接题。对语言连贯的考查,要考虑八个基本点:话题的同一性、行文的照应性、格式的一致性、分承的对应性、风格的趋同性、事理的逻辑性、音节的和谐性等。此题排序的原则较为简单,那就是根据横线之前诗句的意境及蕴涵的情感来确定后面的排序。 答案 ⑤①④③② 16.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4分)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 还是水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