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微型化试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用微型化试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摘 要:本文利用微型化实验的设计理念,让学生亲自在W管中对SO2的漂白性实验进行探究,为学生亲自探究SO2的漂白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探究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众所周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因此在讲授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通常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新教材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中,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实验6-2],教材并没有指出二氧化硫的制取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中建议:二氧化硫可用干燥而新制的亚硫酸钠晶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验室中亚硫酸钠是粉末,用其与浓硫酸反应十分剧烈,药品用量大则会溢出二氧化硫危害人体;药品用量小则现象不明显,达不到教学效果。且亚硫酸钠易被氧化,新制亚硫酸钠既浪费药品又耗费时间。
鉴于以上问题,可设计将该化学反应放在W管中进行,W管是中学微型化实验的一种比较好的代用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污染、节省经费、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而且为学生亲自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实验用品
在实验之前,每组学生需准备以下药品和仪器:
亚硫酸钠、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0.3%溴水、0.5%高锰酸钾溶液、0.01%品红溶液、W管、橡皮塞、气球、滤纸条、注射器、酒精灯等。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白色滤纸条用0.01%的品红溶液浸湿后,置于W管内C点,在D点端口套上气球;
3、取1g亚硫酸钠粉末于W管B点,再用橡皮塞塞紧W管端口A点,把预先吸好2ml稀硫酸的注射器针头插入橡皮塞中;
4、向W管B点注入稀硫酸,给B点微热,观察滤纸条颜色变化;
5、再给W管C点进行微热,观察滤纸条颜色变化;
6、按上述方法,另取紫色石蕊试液、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代替品红溶液做三组对比实验。
四、实验现象:
1、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条先褪色,遇热后又恢复红色;
2、浸过紫色石蕊试液的滤纸条变为红色,遇热后不变色;
3、浸过溴水的滤纸条由橙色褪为无色,遇热后不恢复颜色;
4、浸过高锰酸钾溶液的滤纸条由紫红色褪为无色,遇热后不恢复颜色
五、结果分析:
Na2SO3+H2SO4=Na2SO4+ SO2↑+H2O
1、SO2溶解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有色的有机物质(如品红溶液)直接结合成无色的化合物,则溶液颜色就由红色变为无色。
品红溶液的结构里有一个发色团,该发色团遇到亚硫酸后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改变了发色团的结构。这种无色化合物不稳定,遇热时又分解成为发色团;
2、SO2溶解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SO2+H2OH2SO3 H2SO3H++HSO3-
3、SO2被溴水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r2+ SO2+2H2O=H2SO4+2HBr
4、SO2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综上可知SO2在潮湿环境下具有暂时漂白性,但SO2并不能使所有的有色物质褪色。SO2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会褪色,这体现的是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而是SO2具有还原性。
六、实验特点
1、装置简单,步骤简洁,操作安全方便,成功率高;
2、实验现象明显,试剂微量,污染小;
3、便于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探究性实验;
4、还能应用于其他某些气体的性质检验装置。
七、注意事项
1、稀硫酸的配制:按浓硫酸和水的体积比1:5配制,将浓硫酸的浓度稀释后,减慢了反应的速率,促使SO2能被品红溶液充分吸收;
2、实验表明SO2在PH=1的酸性溶液中褪色的效果明显,可预先用2至3滴稀硫酸将0.01%品红溶液酸化;
3、W管添加固体药品的总量不要超过3克,液体总量不要超过2ml,加热时要注意均匀受热,火力不要过于集中。
参考文献:
[1]胡美玲,乔国才,冷燕平等. 化学教师用书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27—128.
[2]陈进前. 增强实验探索性提高化学教学效果[J].
[3]吴俊明.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ppt VIP
- 劳动课洗衣服教案.pdf VIP
- 2022年版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课程要求解读.pptx VIP
- 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pptx VIP
- 子藏 笔记 后山谈丛-宋-陈师道.docx VIP
- 胎心监护(共70张课件).pptx VIP
-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课程要求解读.pdf VIP
- 202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第1课时教案 .docx
- 《局域网组建实例教程》课件第10章.pptx VIP
- 精编李佳行政法讲义资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