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药剂室内外防治魔芋软腐病效果试验研究
化学药剂室内外防治魔芋软腐病效果试验研究
彭金波 费甫华 徐小燕 牟愔
(宜昌市农科院 湖北 宜昌 443004)
摘 要 在魔芋种芋冬春季室内贮藏期和夏季田间生长关键时期进行了多种化学农药防治魔芋软腐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剂配方无论在种芋贮藏期还是大田生长期,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均一致表现较好,明显优于其它药剂,其平均防效在60%以上,这三种药剂及配方是:百菌清500倍+硫酸链霉素4000倍(种芋贮藏为1500倍)、多菌灵500倍+硫酸链霉素4000倍(种芋贮藏为1500倍)以及代森锰锌800倍(种芋贮藏为500倍)。
关键词 化学药剂 防治 魔芋软腐病 相对防效
对我市魔芋主产区多年来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的6种有代表性的药剂品种及其配方进行了魔芋种芋贮藏期和魔芋大田生长关键时期的药剂防治软腐病效果试验研究,以期从中进一步筛选出一种或几种能有效防治魔芋软腐病的药剂及配方,为生产上重点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种芋
试验魔芋种芋为自有魔芋品系材料M51。
1.2 供试药剂
各种供试农药共7种,分别为:
①四川川东农药厂产75%百菌清可湿粉剂,
②重庆永川农药厂产1000万单位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③浙江禾益农化公司分装20%禾益牌叶枯唑可湿性粉剂,
④河南南阳卧龙农药厂产41%氯霉乙蒜素水剂,
⑤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产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⑥天津人农药业有限公司产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⑦武汉信风作物科学公司产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
1.3 魔芋种芋贮藏期药剂处理试验设计与方法
鲜芋收挖后先经过晒种3-5天,约失水10%后,再从中选用无病无伤健康的种芋作为试验种芋,种芋平均单重约90克左右。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及编号分别为:1、百菌清500倍+硫酸链链霉素1500倍,2、叶枯唑500倍,3、氯霉乙蒜素1500倍,4、多菌灵500倍+硫酸链霉素1500倍,5、代森锰锌500倍,6、清水对照。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种芋药剂处理方法为用上述各种农药(对照为清水)分别按相应浓度对魔芋种芋分别浸种30min后捞出沥水晒干,然后装框移入室内架藏。每个重复的每个处理的种芋数为120个,室内架藏期间室温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之间,贮藏期间定期(每30天)做好观察记载,并及时将病芋和好芋分开贮藏,以免相互传播感染。
1.4 魔芋大田生长期(生育中期)药剂处理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7个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及编号分别为:1、百菌清500倍+硫酸链链霉素4000倍,2、叶枯唑800倍,3、氯霉乙蒜素1500倍,4、多菌灵500倍+硫酸链霉素4000倍,5、代森锰锌800倍,6、氯溴异氰尿酸800倍,7、清水对照。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每重复每小区面积为0.01亩,每小区魔芋植株数为50株以上,株行距为20㎝×65㎝,小区长宽为10.3m×0.65m。药剂施用方法为:魔芋生育中期施药按上述各处理浓度对相应处理小区喷雾施于魔芋植株上,施药共施四次,时间分别为: 2009年8月3号、13号、24号及9月3号,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本次魔芋种植为单种,试验期作好施药前的发病基数及施药后发病情况的田间调查。
1.5 魔芋植株和块茎病情分级标准、病情指数及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附1:魔芋生长期软腐病分级调查标准:
0级:无发病症状。
I级:轻微发病(叶片始发黄、初见病症)。
Ⅱ级:中等程度发病(叶片发黄面积较大,茎杆叶片出现典型病症)。
Ⅲ级:整株严重发黄枯萎或植株弯曲甚至倒伏。
附2:魔芋块茎病情分级调查标准:
0级 无病症
Ⅰ级 发病面积不超过魔芋块茎表面积1/5(含1/5)
Ⅱ级 发病面积占魔芋块茎表面积的1/5-2/5(含2/5)
Ⅲ级 发病面积占魔芋块茎表面积的2/5-3/5(含3/5)
Ⅳ级 发病面积占魔芋块茎表面积的3/5-4/5(含4/5)
Ⅴ级 发病面积占魔芋块茎表面积的4/5以上。
附3: 魔芋植株(块茎)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DI={(∑各病级植株(种芋)数×该病级值数)/(调查植株(种芋)总数×病级最高值)}×100
附4:药效计算方法:
相对防治效果(%)={〔(CK1病指-CK0病指)-(pt1病指-pt0病指)〕/(CK1病指-CK0病指)}×100
【注】:CK0病指为对照第一次记载的平均病情指数(发病基数),CK1病指为对照最后一次记载的平均病情指数,pt0为各处理的第一次记载的平均病情指数(发病基数),pt1病指为各处理最后一次记载的平均病情指数。其中,在种芋贮藏试验中,CK0和pt0均为0。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芋贮藏试验中,各处理平均病芋率在1.4%--38.6%之间,其中处理4最轻为1.4%,其次依次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