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平衡膳食改善儿童临界性锌缺乏的营养效应研.docVIP

通过平衡膳食改善儿童临界性锌缺乏的营养效应研.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过平衡膳食改善儿童临界性锌缺乏的营养效应研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通过平衡膳食改善儿童临界性锌缺乏的营养效应研 唐丽明 王莉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卫生监督所 150001) 【中图分类号】R1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53-02 【关键词】膳食 儿童 临界性 锌缺乏 营养 锌缺乏,尤其是边缘性锌缺乏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在儿童中达60%左右,我国约有一亿儿童缺锌,如何改变儿童缺锌状况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实验在某中等经济生活水平全托制幼儿园进行,实验前对90名全托儿童(5-6岁)进行全面体检,发锌化验及膳食调查,结果发现膳食锌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5.38mg,以发锌值70-110ppm作为临界锌缺乏判定标准,锌缺乏率56.7%,从中筛选20名缺锌儿童,其平均发锌水平为79.55plusmn;l0.42ppm,及10名正常儿童作研究对象(指无器质性病变及营养缺乏病的)。 1.2 实验膳食和实验分组 食膳每周调制一次,所用食品均购自附近粮店与副食品商店。 将20名儿童(缺锌)随机分成两组(据发锌水平),男女名半,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A、正常组:男女各半,10人,按原食谱进食。 B、缺锌组:食谱同A,锌含量为5.4mg/人/日,(膳食中)。 C、缺锌改善组:供给平衡膳食,膳食中锌含量为9.3mg/人/日,见表1(略)表2。 1.3 实验对象的管理 整个观察期间,受试儿童在园内食宿,周六午饭后国家,由专人负责实验膳食烹调管理,各组儿童均处于同一环境集体活动,除规定膳食外,不吃零食,不服锌剂。 1.4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人体实验为六周,开始与结束时各测一次发锌和生长发育指标。 生化指标 发锌:采枕部距头皮1~1.5cm头发19左右,用海鸥牌洗涤剂浸泡,然后用蒸馏水,去离子水反复冲洗数次,经80℃烘干,准确称取0.19样品,用混合酸(浓HNO3:高氯酸=4:1),湿式消化好的样品用0.1N盐酸定容10ml,上机检测仪器为日本岛津180-80原子吸收光谱仪。 1.5 生长发育指标 体重:用TCT-100型在杆式台秤最大载重量50公斤标准读数50g,固定仪器、专人操作。 身高:用儿童标准身高计测量。 2 结果 2.1 锌缺乏恢复情况 (二)各组儿章生长发育情况 3 结论 3.1 儿童锌缺乏,尤以边缘性锌缺乏为多,以发锌为依据,调查幼儿园90名儿童缺锌率56.7%与以往调查儿童缺锌率60%相一致。 3.2 实验所用膳食为按我国RDA标准制定平衡膳食,经6周对儿童锌缺乏状况改善,取得明显效果,表明儿童常见临界性锌缺乏是营养性的,经平衡膳食调整可以改善,此法应引起托幼机构及全社会关注。 3.3 经6周平衡膳食组发锌值由82.77plusmn;8.44ppm增至92.78plusmn;10.22ppm,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实验后为19.60plusmn;1.85kg,达正常组水平,证明临界性锌缺乏可在短期内经合理营养调配取得良好效果。 参 考 文 献 [1]于守洋,周绍波,鲍纯义,苟晓霖.蛋白质与锌不同摄入水平对大鼠锌吸收与存留影响的研究[J]营养学报, 1992. [2]王艳萍.富铁锌苜蓿芽的培育及营养价值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 200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