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中药治疗梅核气的临床观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加中药治疗梅核气的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针刺加中药治疗梅核气的临床观察 匡君 沈阳市浑南新区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0168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加中药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梅核气患者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结果:38例中治愈18例(47.37 % ), 显效10(26.32% ), 有效5例13.16% ), 无效5 例(13.16% ), 总有效率86.84 % 。 38例患者,痊愈18 例,显效10例,有效5例, 无效5例(13.16% ) 总有效率86.84 %。结论:针刺加中药能有效改善梅核气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针刺加中药 梅核气 临床观察 梅核气又名“梅核”、“梅核风”, 明《赤水玄珠? 卷三》立梅核气之病名: “ ? ? 梅核气者, 喉中介介如梗状, 又曰痰结块在喉间, 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症、癔球症、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有紧迫感、球塞感、瘙痒感、黏着感、虫爬感,检查咽内没有异常表现。其特点??如《医略存真》所言:“如会厌梗硬,咽中似有塞物,言语咽唾妨碍,饮食则如常。”同时可兼见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如焦虑、抑郁、头晕、心悸、失眠等。笔者自2009年临床应用汤药与针刺相结合治疗梅核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共38例,男14例,女24 例;年龄最小22 岁,最大68 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12 年。所有患者均经耳鼻喉科检查,胸部X 线透视,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均无阳性体征。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精神抑郁,咽喉部如有痰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进食吞咽顺利,咽不疼痛,或伴胸部闷塞、胁肋胀痛、胸胁刺痛、脘腹痞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2.治疗方法 2.1中药 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为治则。予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栀子10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5g,薄荷12g,生芍药15g,郁金15g,当归10g,半夏9g,厚朴9g,紫苏12g,生姜9,甘草6g。失眠者加川芎10g,合欢皮15g;痰多者加竹茹15g,瓜蒌15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2 次服,1个月后统计结果。治疗期间禁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2.2针刺 主穴:天突、廉泉、合谷、照海、外关。肝郁气滞型加阳陵泉, 太冲;脾虚痰阻型加丰隆、中院。 操作:天突穴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5寸规格毫针快速刺入皮下,直刺约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调节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1寸,捻转得气后不留针。余穴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 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 10 天以内症状减轻,1个月以后症状和体征消失,1 年以上无复发。 显效: 10 天以内症状减轻,1 个月以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 症状减轻,但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停药又复发。 无效: 症状无改善。 4.结果 38例中治愈18例(47.37 % ), 显效10(26.32% ), 有效5例13.16% ), 无效5 例(13.16% ), 总有效率86.84 % 。 5.病例 李某, 女,34岁, 职员, 于2 0 1 0 年9 月13日初诊。平素体健, 半年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咽部憋胀,有异物感, 咽之不下, 咯之不出, 饮食无妨碍,晨起有痰,每于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外院上消化道造影及拍片未见异常,耳鼻喉科检查无异常, 经介绍其来我科求治。查:咽无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颈部无肿块及结节, 舌质淡红、苔薄黄, 脉弦细。诊断为梅核气证属“肝郁气滞型”拟以针药结合治疗, 予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栀子10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5g,薄荷12g,生白芍15g,郁金15g,当归15g,半夏10g,厚朴10g,紫苏12g,生姜9,甘草6g。水煎服,6剂。针刺: 天突、廉泉、合谷、照海、外关、阳陵泉,太冲,每日治疗1次。针刺与中药共治疗10次,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6.讨论 中医学认为,梅核气属郁证范畴。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若为情志所伤,肝失调达,则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病乘脾,以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发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