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4自私的基因精读
目录
《自私的基因》-精读
Day 1
第一章?为什么会有人呢?№2 不讨论的问题№3 将讨论什么第二章 复制基因№4 生物进化论的当代基因学说基础№5 基因的物竞与天择
Day 2
第三章 不朽的双螺旋№6 著名的DNA№7 基因永垂不朽№8 有性生殖与个体的死亡第四章 基因发动机№9 生存机器№10 基因对生存机器的控制
Day 3
第五章 攻击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11 稳定性№12 博弈论的运用第六章 基因种族№13 近亲的利他行为№14 不确定性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第七章 家庭规划№15 动物的计划生育
Day 4
第八章 代际之战№16 一视同仁?№17 代际之战第九章 性别战争№18 精子与卵子的形成№19 两性的基因传承之战第十章 欺软怕硬№20 基因操控动物行为№21 基因的自然选择
Day 5
第十一章 文化基因——觅母№22 觅母与基因的共同本质:复制№23 文化基因—觅母第十二章 善有善报№24 囚徒困境:“针锋相对”策略第十三章 基因苦旅№25 生物个体存在的原因№26 基因的存续
№1 导读
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他提出:人的本能注定是自私自利的。实际上,我们所有无私的举动都掺杂着自私的动机,因为我们是基因制造的机器,我们都是基因的奴隶,我们的肉身会衰亡,基因却可以世代不朽。自私的某物就是“基因”。因此,
№2?不讨论的问题
生命是否有意义?我们为何而存在?人类到底是什么?古今中外,有太多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探讨、科学研究……试图对此给出解释,但我们不曾获得过一个完美的答案。或许有一天人类也能制造出一台超级电脑,花上百万年来演算关于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然而本书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虽然本章标题是对人类存在的提问,虽然作者也提及了对于动物学、进化论、达尔文主义所引发的形而上学的深思,但作者明确表示在此不仅不试图讨论这些问题,还要明确地划清界线。本书的主题是动物行为学,在广义上或多或少涉及对于整个生物系统的探讨,人类也理所当然地具备动物性的本能——可本书充其量只是对于本能行为的解释。这解释既不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的原因,也不是人类前进方向的指南。动物(包括人类)行为及其背后的进化规律与人类道德、思想形态或政治观念没有必然联系。
№3 将讨论什么
在解释这些行为与进化相关的问题时,我们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事实经常相互混淆并产生误会。这些误会来源于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到对于客观事实的解释中去,譬如认为生物进化出某些特征是“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其二是我们把对于客观事实的解释滥用到人类主观意识的范畴,譬如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弱者”,他们理应被淘汰。对于第一点,我们知道基因变异是完全随机,不具备目的性的。对于第二点,我们则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弱者生存不易固然是事实,但人类社会是否该对他们弃置不顾则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让我们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基因是如何自私的,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找到打乱它们的计划的机会,而这是其他物种永远做不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了“自私”这一拟人化的表述来形容基因。许多没有阅读本书但听闻书名的人也因此被误导,而这恰恰是作者在这开篇第一章中最想澄清的误会。对于基因来说,“利益”乃是“生存的机会”,基因并不是在努力获得“利益”,而只是无法获得更多“利益”的基因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因此“适者生存”下来的基因看上去“自私”而已。
№4?生物进化论的当代基因学说基础
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在此书中阐述的生物进化论震惊世界。学界与教会视其为异端邪说,而整个西方社会则对达尔文冷嘲热讽。时至今日,该书的主要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这一章结合当代基因学说,简要阐述了这个划时代的理论。
生物学家与化学家认为,大约在30到40亿年前的远古海洋里,富含着构成生命的基础营养物质:氨基酸与嘌呤、嘧啶——我们叫它“原始营养汤”。在一开始,“营养汤”里的分子是完全随机运动,偶尔会相互结合,但也可能轻易就分解。它们自在地在“营养汤”中漂浮,直到某个关键的时刻,被我们叫做“复制基因”的大分子在无数随机组合中脱颖而出。因为这种“复制基因”具备之前其他所有分子不具备的性质:自我复制。
原本只是纯粹混沌的“原始营养汤”,其成分表从这一刻起变得逐渐有规律了。第一个“复制基因”利用“营养汤”里的分子构建,迅速在各处扩散它的拷贝。假定每一次复制都是完美的话,那么“营养汤”中将最终充斥同样的复制品,其他类型的大分子也很难有机会生成。然而任何复制过程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这些差错或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