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维也纳古典乐派 政治背景: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美学思想: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主张艺术中真善美的统一;提出“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等口号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深入人心 1 市民阶层的政治地位提高,对音乐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和新的要求 2 音乐活动离开宫廷和教堂,迅速在剧院、音乐厅、酒店、旅馆、家庭 3 生机勃勃的世俗群众性音乐文化代替传统的宗教音乐 维也纳古典乐派 4 喜歌剧成熟,格鲁克歌剧改革获得成功(音乐从属于戏剧) 5 音乐内容的深刻思想性:积极向上、热情深刻地表现民主精神、进步的伦理观念、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深邃的哲理性。 6 音乐形式的高度完美:轮廓明确、结构严整 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 7 确立主调音乐风格,复调音乐风格退居次要地位 重要音乐家: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海顿(1732-1809) 生 平 出身:出生在奥匈边境的洛劳村的车轮匠的家庭兄弟12人,排行第二,家境贫寒。 青少年时期:从小接触奥地利民间音乐,5岁学习音乐基础,8岁进教堂唱诗班,17岁因变声被除名生活无着落。之后靠演奏教学维持生计。师从波波拉、结识格鲁克。23岁在孚伦贝尔格伯爵的室内乐团任小提琴手,发表第一批四重奏12首,27岁任波西米亚莫尔辛伯爵官邸乐长,写下第一首交响曲。 海顿(1732-1809) 埃斯特哈齐宫廷时期:1761年(29岁)--1790(58岁) 30人的乐团 任指挥、作曲、乐长 逐步确立了四重奏体裁 交响曲的形式已经完善 创作风格已经定型:既严谨又不失明朗、愉快、幽默的情调。 作品:《号角交响曲》《悼念交响曲》《告别交响曲》《受难交响曲》《巴黎交响曲》 海顿(1732-1809) 维也纳时期(1790 58岁-1809 77岁):辞去乐长职务,定居维也纳。两次旅行伦敦创作出12部交响曲,统称为《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著名的《惊愕交响曲》《军队交响曲》《时钟交响曲》《鼓声隆隆》《伦敦交响曲》 晚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婚姻家庭:理发师的女儿 性格:幽默、慷慨、宽厚、勤奋、成功而不自满 惊愕交响曲 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主题)+A1+A2+A3+A4 +A5……. 问题1:变奏几次? 问题2:在何处变奏? 惊愕交响曲 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主题)+A1+A2+A3+A4 (1)变奏一:加花变奏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 (3)变奏三:十六分音符 (4)变奏四: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 海顿(1732-1809) 海顿的音乐风格:高产作曲家,交响曲104首、弦乐四重奏84首、三重奏100多首、协奏曲50首、钢琴奏鸣曲52首、歌剧24部、清唱剧4部…… 1 作品质朴、平稳并洋溢着轻松、愉快、幽默的气氛 2 作品中可以听到奥地利各民族音乐的音调 3 海顿是欧洲古典乐派器乐风格的真正奠基者 海顿(1732-1809) ① 奏鸣曲初次定型为最典型的完美形式:双主题三段体(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② 交响乐套曲的结构更加完善: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缓慢抒情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快速的舞曲性的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 海顿(1732-1809) ③ 使四重奏体裁规范化:《D大调第53云雀》 ④确立了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普通双管制乐队编制 莫扎特(1756-1791) 生 平 一 少年时期(1756-1771 15岁):出生地:奥地利萨尔茨堡,父是萨尔茨堡宫廷乐师,卓越的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同时也是莫扎特姐弟的音乐教师。 旅行演出(6岁-15岁):声望传遍欧洲各大城市,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7岁在巴黎获得神童称号,8岁在伦敦结识了号称伦敦巴赫的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14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获波隆那院士称号 视频 莫扎特(1756-1791) 少年时期(15岁之前)的作品:歌剧4部 交响曲16部 小提琴协奏曲1首 小提琴奏鸣曲6首 钢琴奏鸣曲6首 弦乐四重奏及其他钢琴小曲多首 神童莫扎特:4岁学钢琴、5岁作曲、超强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莫扎特(1756-1791) 萨尔茨堡时期(16-25岁):供职于萨尔茨堡大主教.23岁时想到巴黎谋一份经常性的工作,遭到拒绝。新任大主教蛮横苛刻,人身自由和出访受到大主教的限制,于1781年与大主教彻底决裂,成为第一个摆脱宫廷奴仆地位的“自由音乐家” 莫扎特(1756-1791) 维也纳时期(1781-1791):为音乐家的“自由身”付出很大代价,夜以继日的工作,26岁时不顾双方家长的反对与年仅19岁的康斯坦采·韦伯结婚,生活更加贫困。1787年众望所归,继格鲁克之后荣任奥地利宫廷乐长,1791年7月创作《安魂曲》,未完成病逝,草草埋葬在贫民公墓,享年不满36岁。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