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土地的誓言》学案 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中、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对沦丧故园的眷恋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2、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与端木蕻良。
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展现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3.关东的由来。
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至今仍在民间盛行。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扫通阅读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
嗥鸣( ) 斑斓( ) 亘古( )
默契( ) 田垄( ) 污秽( )
镐头( ) 谰语( ) 碾着( )
2、释词
亘古: 怪诞:
斑斓: 谰语:
再读课文,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合作探究
1、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
2、他的家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加以分析。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感情表达出来?请举例说明。
展示交流(分小组展示)
拓展延伸
列宁曾经说过“爱过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请同学们些一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简要说说理由。
《土地的誓言》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给加点字注音
Háo lán? gèn
qì? lǒng?huì???
gǎo lán niǎn
2、释词
亘古:远古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1)“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召唤,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甚至牺牲。
4、这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而是作者面对土地所发出的誓言。
合作探究
“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作者的故乡关东原野是一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从第一自然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带着赤色的足金”,第二自然段“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可以看出。
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满腔仇恨。
(1)“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移情于物:明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实际上作者想表达的是思念家乡之情,故乡令自己魂牵梦萦。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抑制地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冲破一切阻隔的力量。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埋葬”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飘荡、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教案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新人教版.doc
- 2017-2018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1(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民族危 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1课 鸦片战争导学案2(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民族危 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3(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民族危 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民族危 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辛亥革 命与中华民 国的建立 第9课 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导学案2(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当堂达标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土地的誓言》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一棵小桃树》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外国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外国诗两首》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