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神经系统的功能
(5) 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 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常和多个突触前神经末梢构成突触。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是大量神经原组成的核团集群,是躯体感觉 传导的总换元站。 牵张反射的类型: ①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 : 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特点: 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 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该反射弧的某个部分有损伤; 若腱反射亢进,说明控制脊髓的高级中枢的作用减弱。 意义: 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所以其反射时很短,耗时约0.7ms。 膝跳反射 ②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 : 概念:指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对抗肌肉的牵拉以维持身体的姿势,是一切躯体运动的基础。 如果破坏肌紧张的反射弧,可出现肌张力的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肌肉松弛,因而无法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 意义: ①肌紧张属于多突触反射。 ②无明显的运动表现,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 特点: ⑵感受装置—肌梭 梭外肌: 肌 梭:内有二种感受器: 梭内肌: 与肌梭呈并联关系。 与肌梭呈串联关系。 环旋末梢: αN元支配, γN元支配, 花枝末梢: 是牵张反射的感受 装置,兴奋由Ia类N纤维传入。 可能与本体感觉有关,兴奋由Ⅱ类N纤维传入。 ①结构特点: 腱反射弧: 叩击肌腱 ↓ 肌肉受到牵拉刺激 ↓ 肌梭兴奋性↑ ↓ Ia类和Ⅱ类 N纤维传入 ↓ α运动N元兴奋 ↓ 梭外肌收缩 肌紧张机制: 梭外肌收缩 α运动N元兴奋 肌梭的 敏感性↑兴奋性↑ 持续轻微 牵拉伸肌 梭内肌收缩 γ运动N元兴奋 高位中枢下传冲动 重力作用 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 γ 环 γ环的作用 3.反牵张反射: 概念:牵拉肌肉引起牵张反射,引致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多,导致支配被牵拉肌肉的α运动N元抑制,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的反射称为反牵张反射(inverse stretch reflex)。 意义:防止被牵拉肌肉受到损伤。 原因: ∵①梭外肌与肌梭呈并联关系,梭外肌与腱器官呈串联关系;②肌梭感受肌肉的长度变化(肌梭是长度感受器),腱器官感受肌肉的张力变化(腱器官是张力感受器);③腱器官对被动牵拉不敏感,而对肌肉的主动收缩异常敏感。 ∴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而发动牵张反射,引致受牵拉肌肉收缩,导致腱器官兴奋而发动反牵张反射。 4.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 reflex) 节间反射:指脊动物在反射恢复的后期,脊髓某节段N元发出的轴突与临近上下节段的N元发生联系,通过上下节段之间N元的协同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反射活动。 如:刺激脊动物腰背皮肤,可引起后肢发生一系列节奏性搔爬动作,称为搔爬反射(scratching reflex)。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横断脑干切线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脑干网状结构 电刺激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不同区域,观察到存在: ①抑制区: 高级中枢对肌紧张和肌运动的作用可能有二种机制: ①易化或抑制脊髓α运动N元,直接调节肌肉的收缩; ②易化或抑制脊髓γ运动N元,通过γ环改变肌梭敏 感性而间接调节肌运动。 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易化区(范围较大)。 ②易化区: 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抑制区(范围较小); ●去大脑僵直的发生机制: 临床:中脑受压(血肿、肿瘤)、病毒性脑炎,也可出现类似去大脑僵直现象。 是因为较多的抑制系统被切除,特别是来自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的抑制性联系,造成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失衡,易化区的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 随意运动的设想 皮层联络区 基底神经节 皮层小脑 中央前回、运动前区 运动 脊髓小脑 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特征: ①交叉支配: (除上面部肌受双侧皮层支配外) ②倒置分布: (除头面部是正立的外) ③区域大小与精细程度呈正比: ④功能定位精确: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主要运动区 其他运动区 辅助运动区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