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六汉字形体的变迁-甲骨文 汉字学 教学课件 PPT.ppt

六汉字形体的变迁-甲骨文 汉字学 教学课件 PPT.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汉字形体的变迁-甲骨文 汉字学 教学课件 PPT

第六章 汉字形体的变迁 小篆,字体名。相传秦相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又称小篆,籀文称大篆。汉时篆书,专指小篆而言。 隶书,也称隶字、佐书,汉字字体之一。相传为秦始皇时程邈在云阳狱中所作。秦代与小篆并行,后人称为秦隶或古隶。汉代隶书成为通行文字,变篆书之圆转,笔画以波磔为特点,字形较为扁平,称为汉隶。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汉字字体之一。减省隶书之波磔而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又称八分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行书,汉字书法的一体,笔势居于草书楷书之间,始于宋末,以其简易,流通至今。 草书,汉字字体的一种。草书之称,起于草稿,始创于汉初,当时流行者为草隶。汉魏间之草书称章草,各字不连绵;以后去章草的波磔(捺),圆转用笔,遂成今草一体。晋王献之又创诸字上下相连的草体。至唐张旭怀素、宋米芾等又加发展,成字字连属的狂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今草是楷书的草写。 描绘大篆的图形丰富,形象鲜明,充分记录客观事物: 千类万象,或龙或鱼,何辞不录,何物不畜。 描写小篆字形的婉曲圆转而有力的笔形: 铁为肢体,虯作骖騑。 隶书的点画苍劲雄浑: 摧锋剑折,落点星悬。——唐张怀瓘《书断》 第一节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 一、关于甲骨文(契文,殷墟文字,卜辞,殷墟卜辞) 出土地点是在河南安阳市郊区的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墟的地方。 出土时间为1899年。 据《甲骨文编》统计,发现单字4600多个,楷定1700个左右,在后世字书中确定的则不到1000个。 《甲骨文编》由孙海波编写,1934年出书。1965年由作者修订后中华书局再版。 《甲骨文编》分三部分:正编1—1723,录见于《说文》的941字;合文2001—2371,录合文371个;附录3001—5949,录尚未确定的甲骨字形294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化史上有三大惊人发现: 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1899年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的敦煌文献,共4万余卷,佛经等为主; 20世纪初的秦汉简帛(上至战国),20世纪初英籍探险家斯坦因在新疆和阗、尼雅、楼兰和甘肃敦煌发现大批汉代简牍。 其中,甲骨学、敦煌学已成为独立的重要学科,成果累累,显赫中外。 甲骨文的发现,功臣王懿荣。 刘鹗的《铁云藏龟》六册,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人为甲骨文研究这门学科的开山之祖。确定甲骨文是自盘庚迁殷以至帝乙之物,小屯就是当年商的都城。 内容,占卜记事一类:年岁(农业收成),天象(风雨),旬夕(吉凶),祭祀,征伐(方国),田猎(渔牧),疾梦,使令,往来,妇事(婚娶)。 从商王盘庚到帝辛即末代商纣王之间占卜记事一类,历经十二王。(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帝辛) 商代以干支纪日,周原以月相记时。又以天干之名称王。 商代先王的配偶也被列入祭典,说明殷代相当重视母权。证明殷代立长立嫡之制已有根基。 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商人称父为父,周人称父为考。商人称祖先为示,周人称祖先为神。 王国维对甲骨文的考释,将地下出土的实物资料与传统的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证明了王亥为殷之先公……勾勒出一个大体可信的世系,由此证明《世本》、《史记》所叙商史并非虚构。首次将已碎裂为二的甲骨缀合复原,证明《史记·殷本纪》“微(上甲)、报丁、报乙、报丙”的次序是错误的,应为“上甲、报乙、报丙、报丁”,而且为后来的甲骨缀合开了可贵的先例。断代和缀合就成了甲骨文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1917) 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史记·殷本纪》) 乙未,酒系品上甲十,报乙三,报丙三,报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十,小甲三,( )三,且乙十。(《殷契粹编》第112片,由三片碎骨缀合而成,王国维、董作宾) “甲寅岁莫,上虞罗叔言参事撰《殷墟书契考释》,始于卜辞中发现王亥之名。”(丁巳) 商代先公先王的名号和世系经过王国维的考证之后基本上得到了确认,从而大体上建立了殷商史的体系。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这篇文章一方面使《史记》作为历史材料的可靠性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同时还表明了《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等材料的相关记载也具有证史价值;另一方面,更使人们认识到了甲骨卜辞在历史学领域的巨大价值。 而王国维在研究古史方面最具个性特征的就是他的“二重证据法”,《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以及《续考》两文的撰写是他运用此方法的丰硕成果,因而王国维被郭沐若誉为“新史学的开山”。 甲骨文的发现使他得到了弄清历史真实的一个极佳契机,他自己也兴奋地说道: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