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兽医微生物学 第三十四章 双股DNA病毒.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兽医微生物学 第三十四章 双股DNA病毒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天津市教委(试行) 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 内容简介 第二十九章 病毒的结构 第三十章 病毒的复制 第三十一章 病毒的遗传与进化 第三十二章 病毒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三十三章 病毒的致病机理 第三十四章 双股DNA病毒 第三十五章 单股DNA病毒 第三十六章 具有反转录过程的病毒 第三十七章 双股RNA病毒 第三十八章 单负股病毒目 第三十九章 分节段的负股RNA病毒 第四十章 套式病毒目 第四十一章 其他正股RNA病毒 第四十二章 朊病毒 第五篇 病毒学 第三十四章 双股DNA病毒 第一节 痘病毒科 第二节 非洲猪瘟病毒科 第三节 疱疹病毒科 第四节 腺病毒科 第五篇 第34章 第二节 非洲猪瘟病毒科(自学) 第三节 疱疹病毒科 成员 包括牛鼻气管炎病毒、伪狂犬病毒及马立克病病毒等。 主要特性 病毒颗粒直径约120-200nm,内含20面体核衣壳,核衣壳之内为线状卷轴样基因组,基因组由单分子双股线状DNA组成,核衣壳外则是脂蛋白囊膜及许多糖蛋白的小纤突。 第34章 一、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1.病症 感染牛,主要有呼吸道及生直道两种表现型。引致多种症状,包括鼻气管炎、脓疱性阴道炎、龟头包皮炎、结膜炎、流产及肠炎,新生犊牛可为全身性疾病,并可有脑炎。 2.致病机理 带毒牛可终生排毒,成为传染源。生殖道型可因交配或人工授精引起,呼吸道型与结膜炎可因气雾传染。表现为局部上皮细胞坏死,有核内包涵体。 第34章 3.诊断 可取病变组织作涂片或切片,作荧光抗体诊断。ELISA法可检测血清及奶中的抗体。 4.预防与控制 在流行地区,一般用疫苗预防控制,有各种弱毒疫苗及基因缺失疫苗。也可采取淘汰阳性牛的严厉措施。 二、伪狂犬病病毒 1.易感动物 猪为病毒原始宿主,可感染猪、马、牛、羊、犬等。 2.致病机理 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怀孕母猪50%可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第34章 仔猪表现为发热及神经症状,无母源抗体的新生仔猪病死率可达100%,育肥猪死亡率一般不超过2%。 其他动物感染有很高致死率,最特征症状为体躯某部位奇痒。 第34章 3.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是食入病猪鼻腔分泌物及唾液污染的饲料或死猪肉。大鼠在猪群之间传递病毒,病鼠或死鼠也是感染源。 4.诊断 可用标准化的ELISA试剂盒,或作荧光抗体检查等。 5.预防与控制 基因工程疫苗成功,该疫苗为毒力基因TK的天然缺失株,再去除不影响免疫原性的某个糖蛋白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区别于野毒昧的感染,已商品化。 第34章 三、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引致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遍及世界各国。 1.致病机理 所有日龄的鸡均易感,多见于4-18日龄鸡,表现为咳嗽和气喘、流涕,严重的呼吸困难,伸颈探头,并咳出血样黏液以及白喉样病变。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为50%-70%,表现为结膜炎及产蛋下降等。 2.传染 病鸡、隐性带毒鸡为传染源,通过飞沫吸入感染。 第34章 3.诊断 病变组织片荧光抗体染色检出病毒。鸡胚绒尿膜或气管培养分离病毒。 4.预防与控制 建立无病毒的鸡群,采用全进全出。种鸡、蛋鸡可用弱毒疫苗免疫预防。 四、马立克病病毒(MDV) 是鸡的重要的传染病病原,具有致肿瘤特性。 1.病毒 是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本病毒可分为3个血清型,一般所说病毒指1型,2型为非致瘤毒株,3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对鸡无致病性。 第34章 2.致病机理 易感动物 病毒对鸡及鹌鹑有致病性,其他禽类无致病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