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流圈加热场特征及其同我国-气象科学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4期 气 象 科 学
1989年12月 SCIENTIA M ETEOROL0GICA SIN ICA
对流圈加热场特征及其同我国
江淮流域旱涝联系的初步研究
王召 民 黄士松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提 要
本文采用垫童量直蚕计算了对滤圈下半部(1990—5o0hPa)与对流圈上半部(500—2OOhPa)
1989--1988年各年垒球胄平均加热场 ,讨论 了冬夏季全球加热场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 指 出 中
国隶部降水 异青与加热场异常之 间有较一致的关系,凝结潜热在加热场中起主要作用 ,加 热
场特点同爱国长i工中下游黑域旱潜存在一定关系,早游前期某些区域的加’热 率有 明显 差 异。
ENs。事件期间,发现赤道太平洋区域存在这样的关系(会) ()低海温 上升
气流最强支移到赤道太平洋中部,同赤道西太平洋之间构成一个反waIker环流,赤道太平洋 中
部纬向风速是辐散的,经向风速则是辐合的,赤道西太平洋加热性质对ENsO出现有先兆现象。
一 、 引 言
热力因子对长期天气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 内部的加热主要通过辐射 ,感热传输 ,
凝结蒸发等物理过程实现,直接计算上述三项,可 以得 到总的加热值 。陈隆勋等()曾用 此
方法探讨了亚洲季风区夏季大气热量收支。但是这种方法往往由于 资料及计算方案等原因,
不便普遍使用。为简单起 见,本文则利用热流量方程佶算加热场 。
朱抱 真 等 (2,3)早在六十年代就 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当时的环流资料 比较 粗
糙 。近年来,罗会邦等(4]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集中于东亚低纬环流的研 究。欧 渊
中期天气预报 中心从1979年开始 日常业务 以来,已有若干年资料的积累,资料质量 比以前大
大提高。吴国雄5]利用ECMRWF资料.首次分析出双哈德菜环流的存在。 !蛊 采旦
ECMRWF资料,对1989--1983年较大范围的加热场进行诊断,分析冬夏全球加热场分布特
征 ,希望对加热场变化有更多的了解 ,并初步讨论 了中国大陆降水异常 同加热场异常的一些
联 系
1989年元月26日收到.5月20日崆到修改稿
维普资讯
二、计算方案
熙谎量万 程莅P坐标 中为
、d 1:_l ~dH一
t p CpT dt
可 以化成
(袅+矿V‘ 嚣)RT 。=
其 中e为位温,中=gz,z为高度,dH为加热率
, 其他符号为常用。
令 / =Q,并考虑定常情况
一’V )+,}器m=争Q
如果考虑两个等压面之 问的平均加热情况,则进行垂直积分
(一u丢( 一v寺()+争(P)嚣m) 争
令um,vm,(号})m,Q为积分中值,Q为P+与P等压面之间的平均加热,,
, (弓}) 取为P+与P两等压面之阈中间层上的值,本文中,当考虑100ohP与
~oohpa(作为对流圈下半部 )之间的平均加热时,该中同层取为 700hPa
, 当考虑5OOhPa
与200hPa(作为对流圈上半部 )之 间的平均加热时,中间层取为3O0hPa
。
令 tim=llk+l~v一 ,… ao)。r=(器) 。
k+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