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变异和消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PDF

承继变异和消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承继变异和消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12 月 Dec. 2009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第25 卷第4 期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25 No. 4 承继、变异和消沉 ———鲁迅编辑时期《语丝》的考察 安文军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摘要〕 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和文本的细致梳理和分析,考察了鲁迅编辑时期的《语丝》对北京时期《语丝》风格和 内在精神的承继这一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厘清了在此过程中《语丝》 无可奈何的变异和消沉的基本史实,并从时运不济 和同人离散等方面分析了其背景和原因。 〔关键词〕 《语丝》 鲁迅;承继;变异;消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I210 A 1008-2689 2009 04-0071-06 《语丝》是在现代思想、文化及文学领域发生过重 鲁迅是 1927 年底接编《语丝》的,并完整地编完 要影响的同人期刊。虽然《语丝》前后共出满五卷,但 了第四卷1- 52 期。从《语丝》第四卷发文的基本情况 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编辑出版的同人特征鲜 看,其和前三卷的精神承继关系一目了然。《语丝》四 明的前三卷,而对南迁上海的后两卷缺乏深入的探究 卷52 期共发文420 余篇,其中仅随感录就有 132 篇 和分析。下面就是笔者对鲁迅编辑时期的《语丝》周刊 ①,而且每期几乎都有其他的批评性文字,如鲁迅的 所作的一个初步考察,希望引发更多研究者对上海时 《小杂感》、《所谓大内档案》、《“醉眼”中的朦胧》等,周 期《语丝》展开研究。 作人的《关于失恋》、《“三一八”的死者》、《国庆日颂》 等,还有周建人的《论求婚》、天行的《祖宗积弱》、冯珧 一、鲁迅接编后对北京时期 (徐梵澄)的《谈谈复旦大学》、潘楚基的《我也来来谈 《语丝》的承继 谈复旦大学》等等,加在一起以批评为主的文章在 200 篇以上,占了该卷《语丝》发文总量的近1/2,这个 新近出版的一本专著在分析上海时期的 《语丝》 比例与北京时期的《语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 时说:“同北京版《语丝》相比,上海版《语丝》给人的感 可见,鲁迅主编的《语丝》仍然是以批评为主体的思想 [1](89) 觉是其更接近一份文学刊物。” 这样的评判用在鲁 文艺刊物。 迅辞编之后的《语丝》五卷上还有一定的道理,但用来 文章的形式如此,从精神上讲,也并不比北京时 评价鲁迅编辑时的《语丝》却并不客观。从20 世纪40 期的逊色多少,尤其是和北京后期的《语丝》很难说孰 年代起,人们对上海时期的《语丝》就常用这样笼统的 优孰劣。使得这种承继得以实现的核心人物仍然是周 话语一言蔽之,如史螾在《记语丝社》中说:“南迁以后 氏兄弟。鲁迅在自己编辑《语丝》期间共在上面发文 的《语丝》,精神上远不及从前北方时代,甚至可以说 43 篇,平均每期的发文量超过了北京时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