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交联颗粒调剖技术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交联颗粒调剖技术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预交联颗粒调剖技术研究 现河采油厂维修大队 杨芳芝      摘 要: 本文针对梁家楼油田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特征,研究了预交联颗粒调剖技术,室内考察了不同粒径预交联体膨型凝胶颗粒在裂缝中流动行为,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经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预交联凝胶颗粒; 复合调剖体系   前 言   梁家楼油田为低渗砂岩油藏,基岩平均孔隙度18.2%,渗透率23.6times;10-3mu;m2,油藏天然裂缝非常发育,开发初期,裂缝表现出良好的渗流通道特点,投产的油井都为高产油流,但在层系注水后,注入的水同样迅速沿裂缝方向推进,导致油井迅速含水并且含水上升迅猛,水驱波及系数和波及体积相对较小,水驱开发效果差,地质储量采出程度相对17.1%,综合含水77.5%。针对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特征,研究预交联颗粒调剖技术,经L21-35井组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预交联颗粒调剖机理及及性能评价   1.1 预交联颗粒调剖机理。预交联凝胶颗粒具有三维立体网络结构,基本组成为含有大量亲水基团的合成柔性高分子。但不同于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生物聚合物的结构,其具有极好的吸水膨胀而不溶解性能。这种亲水特性使其在不同条件下能显著改变其体积大小,同时通过交联作用产生的三维骨架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在地层深部形成堵塞, 使流体流向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吸水膨胀后的黏弹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发生形变,并且这种形变是可逆的,当外力减小时形变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深部调剖中可充分利用这种“变形虫”特点使油藏深部压力场的分布得以改变,从而实现地层深部流体转向的目的[2]。   1.2 预交联颗粒凝胶的性能评价。在室内对各种预交联颗粒产品进行性能评价实验,并结合在岩心中的注入性实验和调剖驱油实验情况,筛选出适合某一特定区块的预交联颗粒调剖堵水剂。   1.2.1预交联颗粒的膨胀、强度和韧性实验。颗粒调剖剂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艺不同,膨胀倍数、强度和对岩心堵塞能力等性能也不相同。实验室评价了TYT系列8种预交联凝胶颗粒产品在室温下的强度和韧性。颗粒粒径为20—40目,钢丝筛网孔径为20目(1层),在自来水的膨胀时间为48小时。结果见表1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样品607的强度最高,但从其对应的膨胀倍数来看,膨胀倍数(5.82)太低,说明该样品的高强度主要归因于其凝胶网络内含水量远少于其它样品。607样品膨胀倍数太低导致其颗粒吸水后很硬,变形能力很差,这种颗粒的注入性和在地层深部的运移能力都不强。综合考虑膨胀倍数、强度和韧性3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样品606、612。  2、预交联颗粒注入性试验   实验方法:将下述四个岩心用三轴应力机将其沿中心轴压裂,再在裂缝中粘上不同粒径的石英砂,模拟地层条件下不同高度的裂缝。用不同类型不同粒径的凝胶颗粒分别注入这四个岩心,研究了颗粒粒径和裂缝的匹配关系,转注水测定突破压力、封堵效率和残余阻力系数(FR)。裂缝性岩心基本参数见表2。          (1)颗粒粒径与裂缝孔喉直径相适应:20—40目的606颗粒溶液(质量浓度0.3%)在1#岩心中的注入性实验。见图1。注入初期,颗粒在一定的压力下能够进入裂缝,并在裂缝入口端堆积,表现为压力上升速度越来越快,当压力上升到颗粒继续向裂缝内部运移的临界压力以后,颗粒开始迅速向前移动,表现为注入压力突然降低,降到一定程度以后颗粒又将重新堆积,压力又开始上升,由此反复。但总的趋势是注入压力逐渐升高。该注入压力曲线反映了颗粒粒径与裂缝孔喉直径相适应的情况下颗粒的注入模式,即在一定压力下颗粒能够向前运移,低于某一压力时颗粒就会在地层产生封堵。转注水后,测得突破压力0.3 MPa,残余阻力系数83.2,封堵率98.8%,表明裂缝得到有效封堵。   (2)颗粒粒径大于裂缝孔吼直径:20—40目的606颗粒溶液(质量浓度0.3%)在2#岩心中的注入性实验。见图2。注入过程中,颗粒在岩石端面逐渐堆积,压力逐渐上升,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压力又迅速上升到10MPa,说明该颗粒的强度高,在10MPa的压力下仍不会破碎。转注水后,测得突破压力0.0037MPa,残余阻力系数1,封堵率0。表明凝胶颗粒只是在岩心端面堆积,没有进入岩心裂缝。取出岩心可以观察到岩心端面有一些颗粒,而裂缝里几乎看不到颗粒。   (3)颗粒粒径小于裂缝孔吼直径:40—60目的606颗粒溶液(质量浓度0.3%)在1#岩心中的注入性实验。见图3。注入初期,颗粒在入口端产生堆积,表现为压力迅速上升,当颗粒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压力突然下降,可能有两种情况导致这种现象发生:一是由于颗粒发生破碎形成更小的颗粒向前运移,由于注入压力较低,颗粒不可能发生破碎;二是颗粒被突破后,由于颗粒的粒径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