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美国文化的反省与救赎.docVIP

《革命之路》:美国文化的反省与救赎.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革命之路》:美国文化的反省与救赎   [摘要]中美文化由于基因不同和经验阅历各异,使得两种文化存在显见的差别。但在《革命之路》却可洞见美国在以电影这一大众煤介对自身文化进行微调和修正,在宣扬中国文化去克服美国文化在特定时期的不足。   [关键词]《革命之路》 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 美国文化      一      看《刮莎》及看后一直在思考中美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司空见惯的小事。在美国却酿成一场妻离子别的事件,隔了太平洋文化就是不一样。然而,看《革命之路》及看后却使我一直思考:美国文化中潜伏着中国基因,还是美国文化在向中国文化进行了自我吸收和修正。      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冷战的渐起,与欧洲的关系渐渐亲密,这使得很多美国人萌发了到欧洲淘金的热潮。当时世界沉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复苏与思想变迁的大动荡之中。《革命之路》讲述的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一对夫妻不甘平庸生活,想对现有生活进行革命,抛弃一切去巴黎开创新生活的故事。故事这样展开的,男主人公Frank和女主人公April在经历交往、热恋与幸福的婚姻之后,终于在“革命山庄”安下了自己温暖的小家。在经历了短暂的温馨、缠绵的二人世界不久后。随着时间的流转,昔日浪漫、甜蜜的家庭生活也慢慢地成了两人之间争吵孳生的温床。男主人公厌烦累赘的工作让其丧失了早年间的激情进取:投身演艺事业的失败和琐碎的家务,也让女主人公对家庭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了然无期。尤其是,在这个充满了世俗气的“革命山庄”里,这对夫妻与周围的很多邻居显得格格不入、交往困难。女主人公萌发了去巴黎的想法,成了革命的缔造者,她极力说服了丈夫。后来由于妻子出现意外怀孕,丈夫工作有了提升机遇,夫妻意见分歧。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家庭琐事的絮叨和;中突。      三      美国一直被“熔炉”、“机遇的土地”、“自由之邦”等等这样的词语描绘出其文化魅力。美国人自由无羁,常常迁徒,由于社会福利体系健全。平均每个美国人一生的工作单位高达几十个,辞职、跳槽流动司空见惯……。看《革命之路》之前,笔者还从没想到美国人对现有的生活做出改变也曾是这样的艰难,以致影片用了《革命之路》的片名。这不得不使我再度回味印象中两国文化差异来。   我们常常一贯正确地这样认为,中国文化基因属于农耕文化,美国文化基因属于游牧文化。中国由于其地理环境特点,历来对粮食耕作与生产都极为重视,这从中国历代天子的社稷大典可以见得。作物生长和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成为中国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庞大的人口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又显得极为珍贵,所以历来流血漂杵的战争无不与土地有关。因此,耕种一块田地,临地筑屋而居,自给自足养家糊口,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被认为是典型而理想的生活方式。这就积淀了中国人成家立业、知足常乐、安土重迁的生活常模和思维定势。同时,统治阶级也在极力促使这一文化模式格式化、制度化。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完整。中国广阔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对于封建君主来说,进行统治的最佳方法就是将百姓固定在其所耕种的田地上,安居乐业,避免人员流动和思想交流。竭力统一人民的思想。所以,中国有井田制、分封制以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提倡“孝”道,就是通过一套严格的道德法则来规范和维持君主臣民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保持稳定的家庭社会秩序。由此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中,每个人都安定于自己所处的位置,懂得该做什么并满足于现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在其国家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一群被迫或自愿地离开家乡,到“新大陆”追寻梦想的移民。这些美国先民惊诧于广阔土地赋予他们的无限资源和机会、对未来的希望以及自由和平等满怀期待,这种无限性激发了一种狂热甚至迷恋,使得这些殖民者面对艰难恶劣的条件依旧乐观向前。当时的航海技术又弃绝了他们归乡的情结,展望前路只有冒险、开拓和进取。美国人生命中的流动性和空间感给予了他们巨大的勇气和无限的精力,激励他们朝着光明的未来奋然前行。但是,美国人的空间感、社会中的流动性形成的个人本位文化,不仅造成了社会成员问的冷漠。也导致了家庭成员问的疏远。美国的个人主义是要强调个性解放和个人意识的不可侵犯和强加,亦即个人对自己天赋人权的决定性。      四      陈独秀曾比较分析说,中国文化是家庭本位文化,美国文化是个人本位文化。《革命之路》就是一场个人本位与家庭本位的较量。男主人公不愿和反对随妻子到巴黎去冒险实现梦想,其理由就是以家庭为盾牌的。故事结果以革命主张者女主人公逝去的悲剧结尾。影片中男主人公身边的同事都以主人公家对现有生活进行革命表示不解、甚或报以揶揄取笑。影片充满着劝说人们要安于现状,不要轻易冒险的浓郁宣教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