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二).docVIP

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二)   编译|李穗荣校译|孙鹏杰      《A大调第二十八奏鸣曲》(作品101)   Sonata No.28 in E Major, Op.101   Ⅰ.Allegretto, ma non troppo   Ⅱ.Vivace alla marcia   Ⅲ.Adagio, ma non troppo, con affetto   Ⅳ.Tempo del primo pezzo: tutto il Cembalo, ma piano      从作品101中可以看到贝多芬在奋力地把一部自由流畅地幻想曲活生生地锤炼在一个奏鸣曲式的容器之中。他是冒着“奏鸣曲式容器”随时会爆裂的危险来完成作品的。当然,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勇敢的冒险和尝试才诞生的。而贝多芬这种冒险精神也铸就了他许多最伟大和辉煌的作品。   第一乐章的音乐形象非常随意和自由,仿佛是在春日山间无忧无虑地漫游着。各个主题旋律之间并没有很强烈的对比。相较而言,篇幅短小的展开部则显得更为丰富多变。展开部一开始是建立在难以形容的宁静气氛中,极具歌唱性的旋律是主要的内容,直到接近再现部的来临之前逐渐变得热情激动,带出了乐章的高潮。整个乐章仿佛是沉迷在一片和蔼甜蜜的共鸣之中,贝多芬偶尔会用持续的切分和弦来泛起一些涟漪。在这如此流畅的韵律之中,听众感觉仿佛自由地漂浮荡漾在一个没有节拍、没有小节线的音乐太空之中。这个乐章表达了一种极其舒畅和自由的心情,营造了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永恒之感。这种作曲手法的奇妙之处就是成功地避免了任何在主音A大调和弦上明显的解决,一直到乐章结束才出现对主音和弦决然地强调。   谐谑曲乐章充满了高度复杂的复调写作、令人震惊的和声进行,还有冒险的钢琴技巧段落和丰富鲜艳的色彩。这个乐章展现了一种在一般谐谑曲中难以达到的深度,因为毕竟“谐谑曲”三字通常不会让人联想到如此令人激动深刻的作品。而在这个谐谑曲乐章中,贝多芬把四个截然不同的元素结合在一起:谐谑曲所具有的简短明快的曲式结构;犹如进行曲风格般坚定有力的节奏感;当主题再现时出现的那种激烈惊人的戏剧性;还有在三声中部里优美抒情的卡农式旋律模仿写作,这种高明的典型贝多芬手法正如他的晚期弦乐四重奏写作一般温暖感人。   在谐谑曲乐章里被重复强调的不和谐倚音,为本来嬉戏活泼的节奏添加了一层辛酸和深刻的情感表现。这个乐章有很多旋律模仿写作,很多这些对位法都带有自如和随意的灵感,不过贝多芬可能偶然过于刻意去把这里的“赋格式”对位法写作得复杂化,因此这些自如随意的感觉并不是一直存在。当乐章里顽固的附点节奏一以贯之不断反复时,偶尔出现一些调性转换给音乐带来了无限的色彩和惊喜。正如在第30至34小节中作者突发奇想,用一个持续踏板记号营造了激进而充满梦幻的演奏效果。   从篇幅的长短和音乐素材的数量看起来,这个神秘的柔板乐章仿佛是一个连接终乐章的序曲,虽然是即兴随意的写作风格,可是内容却不失流畅和深奥的含义。至于乐章的情感表示,是由忧郁逐渐变成热忱主动的,继而转化为激动不已、奋不顾身和迫切的渴望,最终是因接受命运而产生的淡化。这如此戏剧性的多种感情被贝多芬以最紧凑、最科学的作曲手法在一个短短的乐章内表达得淋漓尽致,再次证明了他著名的“压榨”手法是何等鬼斧神工。整个乐章的材料几乎就是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回音和紧接的上行六度旋律音程上面,这是何等简练而纯熟的手法。   柔板乐章之后是一段犹如幻觉一般的乐段,仿佛听到了第一乐章主旋律隐约的回声。这个回声仿佛被困在了一个不断反复的下行三音动机上面,不能前进。这个三音动机不断挣扎,最后终于拼死变身为一个长而丰满的颤音,这里的音乐才能继续往前流动,把作品带到了终乐章的主题部分。   终乐章中几乎所有动机材料都可以追溯到这个下行三音动机。终乐章的气氛是兴高采烈的,高贵从容地表现了欣喜的心情,犹如一幅快乐无忧的天堂写照。直到呈示部的结尾,当一个新的节奏动机出现时,所有其余旋律和动机都突然诡异地躲了起来,好像是一个暗示,警告说有些令人敬畏的情节将要发生了。   到此为止还很少出现过小调和弦,可是乐章在这里却开始显得疲倦不堪,逐渐陷入小调调性中,然后乐句突然被下行三音动机的头两个音暴戾地唤醒(第121、122小节)。这个信号宣布马上开始的将是一段很长的赋格,它的主题正巧就是运用了这个乐章的主要动机。赋格一开始还处于观望状态,好像有点胆怯。可是很快就开始变得激烈凶猛,甚至好像要对乐章本来的美好气氛做出仇恨式的威胁。虽然整个乐章都运用了同样的乐思和素材,可是这段赋格却显得截然不同,塑造出冷峻、猛烈的,与乐章其余乐段南辕北辙的对比效果。   在再现部来临之前,沸腾辉煌的气氛把之前赋格的负能量一扫而空,这里的音乐仿佛是在为胜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