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数字化背景下的古籍保护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既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如何保护、开发、利用这些宝贵典籍,是目前文化工作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古籍保护;数字化;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102-02
一、古籍分类及概况
古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古籍是指1911年以前产生的写本和印本;广义的古籍是指1911年以前产生的内容为反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资料和典籍,包括甲骨文拓本、青铜器铭文、简牍帛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唐宋以来雕版印刷品等。按保存质量,古籍可分为善本古籍和一般古籍;按版本形态,古籍可分为写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铅印奔、影印本等;按著作形态,古籍可分为点校本、辑佚本、校释本、选注本、今译本等;按装订形态,古籍又有线装本、平装本、精装本之分。
尽管我国古籍浩如烟海,但由于历史久远,又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很多古籍遭到了破坏,留存至今的古籍百不存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馆藏留存的古籍数量在2700万册以上;而大量存于民间、流失海外的古籍,还未进行统一普查登记,估计数量在4000万册以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历经千百年之久的古籍早已被岁月侵蚀得斑痕累累、弱不禁风,大部分书叶纸张发黄、脆化,动辄碎裂。据测试,一部宋元古籍离开专用书库,置于普通的阅览室中供人翻阅一小时,其寿命就会缩短数月。
古人云:“读书难,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可见,如何保护、开发利用这些典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二、古籍的保护历史
在我国,自从有了书籍,书籍的保护问题就随之出现。众所周知,纸张为最主要的书籍制作材料,纸质的好坏决定书籍的质量与书籍寿命的长短。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证明,造成书籍纸张老化变质的罪魁祸首就是酸性。因此,古人在造纸的过程中,除了注重选材,还经过沤、泡、蒸、煮、漂等环节,几乎把果酸脱除干净。这样造出来的纸张纤维长、拉力强、不易老化,能达到“纸寿千年”。同时,古人还非常注重书籍本身的保护问题,针对可能造成“书厄”的温、湿、水、火、 兵、 虫、 尘、 光等因素,都有较为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采取染黄、浸椒、砾光、涂布、装皮做套、函套(盒)、木箱(盒)、 洞置窟藏、通风、晾晒、放置驱虫物等办法,基本解决了当时条件下书籍的保护、保存问题。此外,针对残破古籍的修复,古人也总结出了补书法、去污法、托裱法、水洗法等专门技法,修补时还遵循严格的程序。可以说,5000年中华文明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博大精深,主要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很早就产生了书籍,更重要的是古人很早就重视和懂得保护书籍,给后人留下了赖以继存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古籍的现代保护
没有书籍,人类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英国的波普尔说过:“假如世界毁灭了,只要书籍还存在,这个世界仍有重建的希望。”面对经过前人精心呵护保存下来的这笔财富,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古籍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由于古籍具有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的双重属性,因此,古籍保护也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原生性保护,二是再生性保护。所谓原生性保护,是对古籍原件的保存与养护,包括修复残破古籍、改善保护环境,对现存原本古籍进行定级、分级保护等。应在继承古人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古籍原件进行保存与养护,在涂布增寿、脱酸保书、装皮做套、防虫杀虫、书库通风、清污除迹、修补书页等方面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办法。但是,古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古典文献,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损坏一件就会少一件。同时,古籍本身也有寿命,即使采取再好的保护措施,也难保万全。所以,围绕古籍本身的保护,更多强调的是它的文物属性。而这种保护导致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古籍收藏馆(所)对古籍的使用都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很多古籍,尤其是善本古籍,基本上处于停止借阅的状态,实际上就是被束之高阁,几近名存实亡。古籍与其他文物不同,其价值最终是要通过使用加以体现。显然,这种保护从客观上限制了人们对古籍的利用,使古籍的文献价值难以发挥。因此,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便应运而生。
再生性保护是指通过影印、缩微和数字化处理等现代技术手段,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