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唐乾陵六十一蕃臣像中的新罗人
[摘要]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就唐乾陵朱雀门前东侧最南列最后一人的族属和身份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论述。认为该石像应系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与唐王朝关系密切的新罗人形象。并极可能是新罗文武王金法敏。
[关键词]乾陵;蕃臣;新罗人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4-0084-05
作为中国古代惟一葬有两位皇帝的封建帝王陵墓,唐乾陵因山为陵,不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文物遗存丰富,陵区内的石雕更以数量众多、种类繁富以及刻工精致而被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陵园内保存最完整和最庞大的石雕群,“代表了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石雕刻艺术”。学界对乾陵石刻的关注由来已久,然而限于资料缺乏以及研究取向等原因,以往研究大多围绕翼马、鸵鸟、石狮以及仗马等题材展开,研究视角也多着眼于艺术史或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于陵园神墙朱雀门外两侧的六十一尊蕃臣石像却涉及不多,且现有成果也主要侧重于对人物衔名及刻像缘由的讨论,至于衔名与石像间的对应关系则少有研究。由于乾陵的营建理念取法于唐太宗昭陵制度,陵园人物石刻同样具有“肖其形”的写实性特点,因此,相关研究不仅对于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及其服饰。乃至于研究唐代与周边民族的政治、外交、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个案讨论形式就此问题试作探讨,冀以抛砖引玉。
本文所要讨论的石像位于乾陵朱雀门前东侧石像群之东南角,为便于讨论,兹编号为QLESl。尽管该石像头部已残损,背后原刻之衔亦因千年风雨侵蚀而致无存,文献亦无载述,但如果结合该石像的服装、刻像时代以及持弓而立等因素综合考察,不难发现,其所代表的形象应与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与唐王朝来往密切的新罗人有关,并极可能是新罗文武王金法敏。
首先,从服装方面看,该石像穿着较为独特,完全迥异于唐乾陵其他60尊石像,而与初唐之高丽、百济及新罗人的着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QLESl石像的服装形式。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是“身穿宽袖右衽三折武士袍。左手持弓挂于左肩上”,然若仔细观察,这一描述显然不够准确,因为其仅仅道出了该石像的上装,且未涉及下装,同时,其所谓“宽袖右衽三折武士袍”也与流行于唐代武人中的柄裆服有着根本不同。其准确的说法应是上着右衽大袖短袍,下穿大口祷,腰束绦带。(图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服装形式不仅与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东客使图(图2)中头戴鸟羽冠者相似,亦颇类于唐阎立本《职贡图》中的百济使者。(图3)
尽管迄至目前学界对章怀太子墓壁东画客使图头戴羽冠者的族属仍有争论,但就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朝鲜说”、“日本说”及“渤海说”三种观点而言,“朝鲜说”当更接近于事实。其一,在魏晋乃至唐宋汉文史籍中,皆将插有羽毛的所谓鸟羽冠视为古代朝鲜人的固有服饰,《魏书?高句丽传》载:“(高句丽)头著折风,其形如弁,旁插羽毛。”《隋书?东夷传》亦载:“(高丽人)皆皮冠,使人加插鸟羽。贵者冠用紫罗,饰以金银。服用大袖衫,大口祷,素皮带,黄履。”《旧唐书?高丽传》则记曰:“(高丽)衣裳服饰,唯王五?Z,以白罗为冠,白皮小带,其冠及带,咸以金饰。官之贵者,则青罗为冠,次以绯罗,插二鸟羽,及金银为饰,衫筒袖,祷大口,白韦带,黄韦履。”而作为高丽之邻国,不但百济“凡诸赋税及风土所产,多与高丽同”,新罗亦是“风俗、刑法、衣服,与高丽、百济略同”。其二,众多文物考古资料也表明,自南北朝至唐代鸟羽冠确系古代朝鲜人常用之冠帽。如朝鲜平壤双楹冢高句丽壁画墓(图4)、吉林省集安县通沟高句丽壁画墓(图5)、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市北郊阿弗拉西阿勃台地第23发掘点一号室西壁壁画所见7世纪末至8世纪初之“朝鲜人使节”(图6)以及陕西西安发现“都管七国六瓣银盒”之“高丽人”(图7)莫不如此。其三。东客使图中羽冠者的形象极类于唐阎立本《职贡图》中的百济使者,而此绝非偶然;其四,初唐日本人尽管“衣服之制,颇类新罗”。但现存文献及唐阎立本《职贡图》之“倭国使”(图8)却均未见其有羽冠的记录。其五,章怀太子墓建成于唐景云二年(711),但渤海国却因“契丹与突厥连岁寇边,使命不达”,至先天二年(713)方得到册封,“自是每岁遣使朝贡”。综上所述,我们不仅可以基本判定章怀太子墓东客使图之羽冠者与初唐朝鲜人有关。而且从高丽与百济分别灭国于龙朔二年(662)及乾封二年(667)的史实分析,则其人应系来自新罗无疑。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QLESl石像当与新罗有关。
其次,从乾陵所立石像的缘由和性质来看,QLESl石像亦与新罗有关。
目前学界几乎公认。乾陵石像是“唐中宗仿效高宗‘阐扬先帝徽烈’在昭陵刻立藩酋石像的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