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它部位。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痛经,呈继发性并进行性加剧,性交痛,不孕,月经异常,盆腔包块等。EMS为妇科良性疾病,但具有细胞增生、浸润、复发等恶性行为,恶变率为0.7%-1.0%,并具有远处转移的能力,随着月经初潮低龄化、妊娠分娩高龄化、绝经高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EMS在生殖年龄妇女中为10%-20%;在不孕妇女中高达30%-40%,其不孕为非EMS人群不孕的20倍;青少年中有继发性痛经者发病率高达50%。从1860年Vonrokitansy首先描述这种疾病并命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复杂。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可诠释腹膜及部分卵巢EMS。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仅能缓解症状且复发率高,根治则需付出丧失卵巢功能的代价,而对于未生育妇女要顾及生殖功能,这往往会给临床决策造成困难。 一、EMS病因病机 叶平[1]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机责之于气滞血瘀,由于异位内膜的周期性出血造成离经之血积聚于少腹,冲任、胞脉气血阻滞不通,形成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日久形成瘕瘕包块。褚玉霞[2]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肾虚血瘀,本病并非仅由血瘀所致,其病之根本在肾。因本病多见于素体肾虚之人,且数孕多产、或经行产后防护不慎也多伤肾,肾虚伴随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血得气则行,得温则化。肾寓阴阳二气,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阳气旺盛,瘀血得行得化,则无留滞为患之机;反之阳气不足,失于温化,则瘀血留而不去变生他病,因此,褚玉霞尤为强调肾阳不足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该病不仅源于肾虚,而且因其缠绵难愈,久病必然伤肾,如此因果相干, 形成虚实错杂的病机证候。由此,褚提出了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的病机特点。来齐[3]认为女子胞宫平时藏而不泄,经期泄而不藏,胞宫藏泄功能正常则月经正常。宫腔手术、房事不节等因素损伤冲任及胞宫的正常藏泄功能,则经血不寻常道,部分经血逆行蓄积于盆腔而成瘀血,日久则成癥瘕。血瘀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血瘀凝结下焦,肾气郁阻不畅,阳气无以温煦,以致肾气虚亏。肾亏则精少,冲任胞脉失于濡养,冲任血气不足而气血郁阻,血不归经致月经不调,精卵不能结合而不孕。肾亏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高月平[4]虽也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且肝肾亏虚为本,瘀痰湿邪为标。肾阳不足致EMS发生,EMS病久伤肾致肾虚而互为因果。肝主疏泄,肝郁则溢乳、不孕、月经失调;肝郁克伐脾土,脾虚不运则见周期性肠道刺激症状,痰湿及血瘀可致经血色紫夹块,脉涩,舌紫苔腻,带下量多等特点。痰瘀交阻,凝结成块,则癥瘕生矣。肾虚、肝郁、痰瘀三者有着内在联系。肝气疏泄依赖于肾阳的温煦,阳虚则肝郁。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水津失布,凝而为痰,离经之血蓄而为瘀,肝郁为痰瘀形成的中间环节。梁瑞宁[5]提出本病由冲气上逆、瘀血阻络为核心的病机新论。妇人经期冲气较盛.患者或因体质、或因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均可使脏腑功能失衡,而致冲气上逆、瘀血内生.阻滞络脉,周而复始,日积成瘕,发为本病。肾虚不摄,冲气上逆:冲脉之本在肾.肾阴不足,虚阳上越,可引动冲气上逆。肝郁不疏.冲气上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或因情志抑郁、肝气不疏,或因惊恐、嗔怒而致肝气横恣,易与冲气相感为病,引动冲气上逆。阳虚寒侵,冲气上逆:外感寒邪,或素体肾阳不足,寒邪直中冲脉,逆气里急,导冲气上逆。马中天[6]提出内异症发病的“三因致病学说”瘀血是内异症的基本病理产物,热毒是内异症趋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肾气虚、冲任失司是内异症发生的内在特异基质。这三个因素,链锁互动而致病。倡导规范“三原组方治疗模式”,即活血化瘀是组方的基础,清解热毒是活血化瘀的促动力,补肾调冲任是改善内异症的关键。连方[7]提出“血瘀蕴毒”伤络是引起EMS气血阴阳失调的根本,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瘀、毒两者常交互错杂,共同构成对机体的损害,与此同时,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因果转化关系,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即血瘀日久,可转化成毒,使毒蕴更深;毒蕴又可加重血瘀,令血瘀难消,使EMS缠绵又难愈。 总的来看:EMS多以肾虚血瘀为主要病机成为现代中医共识。肾虚为根本,脾虚、肝郁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痰瘀、瘀毒是其病理结果。 二、EMS辨证分型 许润三[8]认为临床以痛经为主诉的年轻患者,多兼肝气郁滞;接近绝经的患者则多兼肾虚;年轻患者月经不调或不孕者应区分肾阴抑或肾阳不足。杨鉴冰[9]将EMS分为气滞血瘀型:证见经前小腹怍胀,胸肋乳房胀痛,经行不畅,色黯有块,小腹附胀疼痛或经行淋漓,舌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臃;寒湿凝滞型:证见既往有痛经史,婚后久不受孕,经来小腹冷痛,得热稍舒,四肢畏寒,面色苍白,经量较多,色暗不鲜,或腹中结块时久未消,舌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